• 据悉Kimi K2 Thinking的训练成本为460万美元

    据CNBC,据称月之暗Kimi K2 Thinking在“代理”能力(即在没有明确的一步一步指令的情况下理解用户的需求)上击败了OpenAI的ChatGPT。

    DeepSeek称在其V3模型上花费了560万美元,相比之下OpenAI(的GPT-3)则花费了数十亿美元,而据知情人士透露,Kimi K2 Thinking的训练成本为460万美元。

    Kimi K2 Thinking在多项推理测试中均超过GPT-5,在相同的基准测试中,Kimi K2 Thinking的代理推理得分超过了两者:例如,在BrowseComp测试中,K2 Thinking以60.2%的分数绝对领先GPT-5的54.9%和Claude的24.1%。K2 Thinking在GPQA Diamond测试中也以85.7%的分数超过了GPT-5的84.5%,在AIME 2025和HMMT 2025等数学推理任务上也与GPT-5不相上下。
    据悉Kimi K2 Thinking的训练成本为460万美元 据CNBC,据称月之暗Kimi K2 Thinking在“代理”能力(即在没有明确的一步一步指令的情况下理解用户的需求)上击败了OpenAI的ChatGPT。 DeepSeek称在其V3模型上花费了560万美元,相比之下OpenAI(的GPT-3)则花费了数十亿美元,而据知情人士透露,Kimi K2 Thinking的训练成本为460万美元。 Kimi K2 Thinking在多项推理测试中均超过GPT-5,在相同的基准测试中,Kimi K2 Thinking的代理推理得分超过了两者:例如,在BrowseComp测试中,K2 Thinking以60.2%的分数绝对领先GPT-5的54.9%和Claude的24.1%。K2 Thinking在GPQA Diamond测试中也以85.7%的分数超过了GPT-5的84.5%,在AIME 2025和HMMT 2025等数学推理任务上也与GPT-5不相上下。
    www.kimi.com
    Try Kimi K2, the open-source trillion-parameter MoE AI model for advanced coding assistance, intelligent agents, and automated workflows.
    0 Comments·0 Shares·117 Views·0 Reviews
  • 全网热议的来自中国的Kimi K2 Thinking,我的看法是:不要相信它“超越GPT-5”的宣传 ,关键是一线专业人士的实测:在真实的、复杂的软件工程 (SWE) 任务中,Kimi 依然“远不及 GPT-5 Codex” ,甚至有开发者指出它在代码重构中“错过了一个构建目标”,导致方案不完整 。
    但 Kimi 真正“可怕”的地方不是性能的绝对超越,而是来自其极不对称的性价比。
    当一个开源模型 以极低的训练成本(传闻 460 万美元 )达到了 SOTA(最先进)90% 的纸面能力和 75% 的实际能力时,整个战局有彻底改变的可能。
    过去,OpenAI 及美国AI公司的核心护城河之一就是强大的融资能力和大规模算力 基础,这既是它们的优势,也可能成为它们的致命弱点。一个依赖数十亿美元投入、指望高价 API 收回成本的商业模式 ,突然要面对一个性能接近、但 API 成本低 10 倍的竞争者(实测显示,同一任务 Claude Sonnet 4.5 花费 5 美元,Kimi K2 Thinking 仅 0.53 美元。
    这就是某些行业覆辙的重演:高利润、高壁垒的专有系统,被“足够好”的、低成本的“商品化”浪潮彻底冲垮。《创新者的窘境》里小钢厂炼钢的质量有一天达到大钢厂的90%时,大钢厂纷纷开始破产。
    如果 Kimi 这种高效率(1T MoE 激活 32B 参数 )、低成本 的模式成为常态,那么 OpenAI 的“资本护城河”就从资产变成了“成本负债”。这对那些背负着巨额融资和高昂计算成本的 AI 公司而言,可能不是一场“振动”,而是一次“致命一击” 。
    关键的胜负手来自于模型的基础能力是否还能一路狂奔。
    全网热议的来自中国的Kimi K2 Thinking,我的看法是:不要相信它“超越GPT-5”的宣传 ,关键是一线专业人士的实测:在真实的、复杂的软件工程 (SWE) 任务中,Kimi 依然“远不及 GPT-5 Codex” ,甚至有开发者指出它在代码重构中“错过了一个构建目标”,导致方案不完整 。 但 Kimi 真正“可怕”的地方不是性能的绝对超越,而是来自其极不对称的性价比。 当一个开源模型 以极低的训练成本(传闻 460 万美元 )达到了 SOTA(最先进)90% 的纸面能力和 75% 的实际能力时,整个战局有彻底改变的可能。 过去,OpenAI 及美国AI公司的核心护城河之一就是强大的融资能力和大规模算力 基础,这既是它们的优势,也可能成为它们的致命弱点。一个依赖数十亿美元投入、指望高价 API 收回成本的商业模式 ,突然要面对一个性能接近、但 API 成本低 10 倍的竞争者(实测显示,同一任务 Claude Sonnet 4.5 花费 5 美元,Kimi K2 Thinking 仅 0.53 美元。 这就是某些行业覆辙的重演:高利润、高壁垒的专有系统,被“足够好”的、低成本的“商品化”浪潮彻底冲垮。《创新者的窘境》里小钢厂炼钢的质量有一天达到大钢厂的90%时,大钢厂纷纷开始破产。 如果 Kimi 这种高效率(1T MoE 激活 32B 参数 )、低成本 的模式成为常态,那么 OpenAI 的“资本护城河”就从资产变成了“成本负债”。这对那些背负着巨额融资和高昂计算成本的 AI 公司而言,可能不是一场“振动”,而是一次“致命一击” 。 关键的胜负手来自于模型的基础能力是否还能一路狂奔。
    0 Comments·0 Shares·101 Views·0 Reviews
  • 多家国际媒体报道,黄仁勋在台北的一次私人聚会上明确表示,未来10年中国是人工智能的赢家:
    中国在 AI 领域有 100 万人全职投入,而硅谷只有 2 万。
    2.出口管制让中国迎来这场竞赛的全国总动员,“华盛顿以为在阻止中国,其实是在加速中国。”
    3.华为已接近 NVIDIA 性能,昇腾 910C 性能仅差 8–12%,月产 20 万片。
    4.2027 年中国 AI 算力将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总和。
    5.结尾警告:
    “你们想制裁就制裁吧,你们是在亲手把奖杯递给他们。”
    多家国际媒体报道,黄仁勋在台北的一次私人聚会上明确表示,未来10年中国是人工智能的赢家: 中国在 AI 领域有 100 万人全职投入,而硅谷只有 2 万。 2.出口管制让中国迎来这场竞赛的全国总动员,“华盛顿以为在阻止中国,其实是在加速中国。” 3.华为已接近 NVIDIA 性能,昇腾 910C 性能仅差 8–12%,月产 20 万片。 4.2027 年中国 AI 算力将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总和。 5.结尾警告: “你们想制裁就制裁吧,你们是在亲手把奖杯递给他们。”
    0 Comments·0 Shares·3K Views·0 Reviews
  • 中国科大讯飞在获取外国技术受限的情况下开发出国内首批本土AI模型之一,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其变现。

    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的研发支出致使其严重亏损。虽然第三季度扭亏为盈,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政府的一笔补贴。
    中国科大讯飞在获取外国技术受限的情况下开发出国内首批本土AI模型之一,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其变现。 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的研发支出致使其严重亏损。虽然第三季度扭亏为盈,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政府的一笔补贴。
    0 Comments·0 Shares·3K Views·0 Reviews
  • 澳洲的 Macbook Air 入门款是 1699 刀,全澳的最低时薪是每小时 24.95 刀。也就是说你随便干个服务员,不用加班,按 8 小时工作制,工作 8 天就可以买了,比美帝爽,还不用趁打折买。

    中介和一堆殖人告诉你的信息,到此为止。接下来:

    房租中位数是每周 600 澳币
    电费中位数是每月 125 澳币
    燃气中位数是每月 100 澳币
    水费中位数是每月 70-100 澳币
    网费中位数是每月 75 澳币
    通勤费中位数是每周 180-220 澳币
    手机话费中位数是每月 51 澳币
    买菜平均花费是每周 178 澳币
    车险平均一年是 929 澳币
    36 岁以下单身医保是每月 188 澳币

    收入我就不说税前了,税后收入中位数是每月 5777。

    都是澳洲全国,2025 年的数据。

    全部按照中位数计算,如果天天在家做饭,0 社交,0 购物,没孩子,没男/女朋友,每个月可以存下。

    5777 - 600*52/12 - 125 - 100- (70+100)/2 - 75 - ((180+220)/2)*52/12 - 51 - 178*52/12 - 929/12- 188 = 908 澳币

    再此基础上,再扣掉社交花费(比如下馆子,去 party,逛街购物),各种维修费(别忘了澳洲的最低人工是一小时 24.95 刀)。我就不说养孩子和教育的钱了。

    所以老外不存钱,不生孩子。

    好了,剩下的钱,你可以去买 Macbook Air 了。
    澳洲的 Macbook Air 入门款是 1699 刀,全澳的最低时薪是每小时 24.95 刀。也就是说你随便干个服务员,不用加班,按 8 小时工作制,工作 8 天就可以买了,比美帝爽,还不用趁打折买。 中介和一堆殖人告诉你的信息,到此为止。接下来: 房租中位数是每周 600 澳币 电费中位数是每月 125 澳币 燃气中位数是每月 100 澳币 水费中位数是每月 70-100 澳币 网费中位数是每月 75 澳币 通勤费中位数是每周 180-220 澳币 手机话费中位数是每月 51 澳币 买菜平均花费是每周 178 澳币 车险平均一年是 929 澳币 36 岁以下单身医保是每月 188 澳币 收入我就不说税前了,税后收入中位数是每月 5777。 都是澳洲全国,2025 年的数据。 全部按照中位数计算,如果天天在家做饭,0 社交,0 购物,没孩子,没男/女朋友,每个月可以存下。 5777 - 600*52/12 - 125 - 100- (70+100)/2 - 75 - ((180+220)/2)*52/12 - 51 - 178*52/12 - 929/12- 188 = 908 澳币 再此基础上,再扣掉社交花费(比如下馆子,去 party,逛街购物),各种维修费(别忘了澳洲的最低人工是一小时 24.95 刀)。我就不说养孩子和教育的钱了。 所以老外不存钱,不生孩子。 好了,剩下的钱,你可以去买 Macbook Air 了。
    0 Comments·0 Shares·2K Views·0 Reviews
  • 国台办新任发言人,港澳局局长——张晗亮相。
    姐姐真美,姐姐真飒!
    港澳局局长来管台湾省,就非常合理啊。
    #Taiwan #祖国统一 #china
    国台办新任发言人,港澳局局长——张晗亮相。 姐姐真美,姐姐真飒! 港澳局局长来管台湾省,就非常合理啊。 #Taiwan #祖国统一 #china
    0 Comments·0 Shares·3K Views·0 Reviews
  • 不得不说,折腾了半天,关税战基本打了个寂寞,尤其是对华关税。关于白宫使用国际紧急经济法对外征收关税的合法性问题已经在最高法院进行了辩论。从法官现场的反应看,赌场已经押注80%的机会最高法院会判定白宫的关税非法。目前在中国的强力反制之下,对华关税目前只剩20%了。对等关税已经暂停,港口费暂停,芬太尼税降为10%,加上全球的10%基础关税,也就是除了少数301调查的产品,大部分对华有效关税只剩20%了,还要加上一堆像手机这样的3C产品可以完全豁免关税。第一轮贸易战时,对美出口占到了中国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如今对美出口只占中国外贸额的20%多,而中国的出口总额还一直在上升。如今美国的关税也只有20%,所以对中国已经不能形成任何压力了。中国经济的问题是内需,是三驾马车的另外两架出了故障,外贸反而是最稳健的,所以美国也基本没什么筹码了,中国也不会仔细谈。如果最高法院真的推翻了白宫的关税政策,中国产品连那20%的关税都取消了,也只有一些光伏板等301产品要交税了。川普所说的对华50%的关税税率其实是有误导成分的。他说的其实是最极端的情况,比如光伏板可能要交25%的301税,再加上20%的税,也就接近50%了。然而这种产品是非常少的。所以基本没有制造业回流美国,也没有相应的投资。投资全部都在AI概念上。
    不得不说,折腾了半天,关税战基本打了个寂寞,尤其是对华关税。关于白宫使用国际紧急经济法对外征收关税的合法性问题已经在最高法院进行了辩论。从法官现场的反应看,赌场已经押注80%的机会最高法院会判定白宫的关税非法。目前在中国的强力反制之下,对华关税目前只剩20%了。对等关税已经暂停,港口费暂停,芬太尼税降为10%,加上全球的10%基础关税,也就是除了少数301调查的产品,大部分对华有效关税只剩20%了,还要加上一堆像手机这样的3C产品可以完全豁免关税。第一轮贸易战时,对美出口占到了中国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如今对美出口只占中国外贸额的20%多,而中国的出口总额还一直在上升。如今美国的关税也只有20%,所以对中国已经不能形成任何压力了。中国经济的问题是内需,是三驾马车的另外两架出了故障,外贸反而是最稳健的,所以美国也基本没什么筹码了,中国也不会仔细谈。如果最高法院真的推翻了白宫的关税政策,中国产品连那20%的关税都取消了,也只有一些光伏板等301产品要交税了。川普所说的对华50%的关税税率其实是有误导成分的。他说的其实是最极端的情况,比如光伏板可能要交25%的301税,再加上20%的税,也就接近50%了。然而这种产品是非常少的。所以基本没有制造业回流美国,也没有相应的投资。投资全部都在AI概念上。
    0 Comments·0 Shares·1K Views·0 Reviews
  • “十五五”规划建议通过仅一周后,工信部多个部门就去华为调研了。

    工信部在最近发布的新闻中称,10月31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赴华为开展“十五五”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规划编制企业调研。

    1
    这次调研,双方参与的人不少。

    新闻稿称,工信部所属的赛迪研究院、电子一所、电子四院、电子五所、信通院等规划编制组成员,电子信息司相关处室同志参加会议。华为方面汇报的人员包含“多条产品线负责人“。

    一见财经注意到,华为是“十五五”规划建议通过后,主管部门大规模调研的第一家民营企业。

    这次调研的规格不仅高,而且形式和以往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主管部门就某规划征求意见,都是邀请专家或企业负责人去开会,但这次工信部是“上门”调研。

    这一变化背后,一方面显示了主管部门对华为在技术突破方面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有“学习”之意,毕竟华为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是国内最有发言权的民企之一。

    2
    在最近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被推至新的高度。

    “科技自立自强”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涵盖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创新成果高效转化、产业链安全稳定等核心要素。

    前不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纳入“十五五”规划战略部署,成为“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七个主要目标之一。相比之下,“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有六个,并没有“科技自立自强”。



    将“科技自立自强”写入规划,反映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紧迫性。

    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白热化,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极限施压的大背景下,“科技自立自强”一方面可以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更重要的是,“科技自立自强”是未来几年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用来替代房地产等传统行业。

    3
    在国内民营企业中,华为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最典型代表。

    2019年,美国商务部把华为及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把华为推入艰难时期。当时任正非在多个场合以二战时一架弹痕累累的伊尔2战机做比喻,自称华为是“烂飞机”。



    五年后,任正非领导的华为爬坡过坎,在很多技术领域完成了国产替代,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美国对中国的“卡脖子”效应也越来越弱,中国在很多领域从之前的“被动防御”变为“逐渐反制”。

    2月17日,高规格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任正非坐在重要位置并发言,他在会上呼吁民营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与全球化布局,以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挑战。“未来五年是中国科技产业的生死窗口期,民企必须成为全球技术规则的制订者。”

    任正非当时还说:“我们曾经‘缺芯少魂’的忧虑已经减弱了”,“我坚信,一个更伟大的中国将加速崛起”。

    6月10日,《人民日报》专访任正非的文章刊登在头版,全文长达3000余字,占据了三分之一版面,极为显眼。

    值得注意的是,该报道刊发的时间点,正值6月9日至10日,中美高层伦敦经贸磋商期间。

    外界分析指出,在头版刊登对任正非的专访文章,不仅仅因为任正非是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更重要的是,他带领华为突破技术限制,被视为突破美国科技封锁的象征。

    在这次专访中,任正非称,中国的单芯片虽然仍落后美国一代,但通过群计算补单芯片的方案,结果也能够达到现实需要,而且中国在软件技术方面也不存在瓶颈问题。

    《环球时报》当时引述香港《南华早报》的报道称,任正非的言论呼应了一种观点:华盛顿未能遏制中国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

    8月29日,《时代》周刊网站发布2025年度AI领域最具影响力的100人名单,任正非、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以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等首次入选。

    《时代》周刊对任正非的入选介绍是:任正非领导着全球最具影响力的AI巨头之一,华为最新的昇腾910C芯片据报推理性能达到英伟达最新H100芯片的60%,让华为回归中国挑战美国科技主导地位的中坚力量。

    毫不夸张地说,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华为已经成为一面旗帜。
    “十五五”规划建议通过仅一周后,工信部多个部门就去华为调研了。 工信部在最近发布的新闻中称,10月31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赴华为开展“十五五”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规划编制企业调研。 1 这次调研,双方参与的人不少。 新闻稿称,工信部所属的赛迪研究院、电子一所、电子四院、电子五所、信通院等规划编制组成员,电子信息司相关处室同志参加会议。华为方面汇报的人员包含“多条产品线负责人“。 一见财经注意到,华为是“十五五”规划建议通过后,主管部门大规模调研的第一家民营企业。 这次调研的规格不仅高,而且形式和以往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主管部门就某规划征求意见,都是邀请专家或企业负责人去开会,但这次工信部是“上门”调研。 这一变化背后,一方面显示了主管部门对华为在技术突破方面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有“学习”之意,毕竟华为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是国内最有发言权的民企之一。 2 在最近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被推至新的高度。 “科技自立自强”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涵盖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创新成果高效转化、产业链安全稳定等核心要素。 前不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纳入“十五五”规划战略部署,成为“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七个主要目标之一。相比之下,“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有六个,并没有“科技自立自强”。 将“科技自立自强”写入规划,反映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紧迫性。 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白热化,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极限施压的大背景下,“科技自立自强”一方面可以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更重要的是,“科技自立自强”是未来几年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用来替代房地产等传统行业。 3 在国内民营企业中,华为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最典型代表。 2019年,美国商务部把华为及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把华为推入艰难时期。当时任正非在多个场合以二战时一架弹痕累累的伊尔2战机做比喻,自称华为是“烂飞机”。 五年后,任正非领导的华为爬坡过坎,在很多技术领域完成了国产替代,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美国对中国的“卡脖子”效应也越来越弱,中国在很多领域从之前的“被动防御”变为“逐渐反制”。 2月17日,高规格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任正非坐在重要位置并发言,他在会上呼吁民营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与全球化布局,以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挑战。“未来五年是中国科技产业的生死窗口期,民企必须成为全球技术规则的制订者。” 任正非当时还说:“我们曾经‘缺芯少魂’的忧虑已经减弱了”,“我坚信,一个更伟大的中国将加速崛起”。 6月10日,《人民日报》专访任正非的文章刊登在头版,全文长达3000余字,占据了三分之一版面,极为显眼。 值得注意的是,该报道刊发的时间点,正值6月9日至10日,中美高层伦敦经贸磋商期间。 外界分析指出,在头版刊登对任正非的专访文章,不仅仅因为任正非是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更重要的是,他带领华为突破技术限制,被视为突破美国科技封锁的象征。 在这次专访中,任正非称,中国的单芯片虽然仍落后美国一代,但通过群计算补单芯片的方案,结果也能够达到现实需要,而且中国在软件技术方面也不存在瓶颈问题。 《环球时报》当时引述香港《南华早报》的报道称,任正非的言论呼应了一种观点:华盛顿未能遏制中国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 8月29日,《时代》周刊网站发布2025年度AI领域最具影响力的100人名单,任正非、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以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等首次入选。 《时代》周刊对任正非的入选介绍是:任正非领导着全球最具影响力的AI巨头之一,华为最新的昇腾910C芯片据报推理性能达到英伟达最新H100芯片的60%,让华为回归中国挑战美国科技主导地位的中坚力量。 毫不夸张地说,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华为已经成为一面旗帜。
    0 Comments·0 Shares·2K Views·0 Reviews
  • 英伟达CEO黄仁勋直言,得益于能源和监管优势,中国将赢得AI竞赛,英美等西方国家过于谨慎和保守的监管将“拖后腿”。
    英伟达CEO黄仁勋直言,得益于能源和监管优势,中国将赢得AI竞赛,英美等西方国家过于谨慎和保守的监管将“拖后腿”。
    0 Comments·0 Shares·2K Views·0 Reviews
  • “中国将赢得人工智能(AI)竞赛。”当地时间11月5日,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参加英国《金融时报》举办的AI未来峰会时所说的这番话,当天被这家英媒形容为是他“迄今为止最直白的表态”(the starkest comments yet)。
    “中国将赢得人工智能(AI)竞赛。”当地时间11月5日,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参加英国《金融时报》举办的AI未来峰会时所说的这番话,当天被这家英媒形容为是他“迄今为止最直白的表态”(the starkest comments yet)。
    0 Comments·0 Shares·2K Views·0 Reviews
  • 美国的GEO强调结构化、语义丰富、被权威引用,而国内的GEO强调的是国内权威的、知名的网站引用。为了让 AI 认你、推荐你,必须去大媒体、大网站发布内容。这就导致了,国内的GEO商家喜欢把内容硬塞给大网站、大媒体。最终国内的GEO又变成了发软文。
    美国的GEO强调结构化、语义丰富、被权威引用,而国内的GEO强调的是国内权威的、知名的网站引用。为了让 AI 认你、推荐你,必须去大媒体、大网站发布内容。这就导致了,国内的GEO商家喜欢把内容硬塞给大网站、大媒体。最终国内的GEO又变成了发软文。
    0 Comments·0 Shares·2K Views·0 Reviews
  • 原作者: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JhwaxFai6/
    原作者: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JhwaxFai6/
    中美貿易戰休戰,背後藏着什麼?
    2025年10月30日,舉世矚目的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在韓國釜山舉行,雙方達成了重要共識。緊接着,中國商務部發布了中美吉隆坡經貿磋商成果。至此,2025年的中美貿易戰,迎來了1年的休戰期。
    那麼,中美達成的共識是什麼?誰吃虧誰占便宜了?其背後又藏着怎樣的博弈呢?
    一、
    談成現在的結果,非常難得。
    要知道,10月上中旬的時候,中美還在劍拔弩張,誰能想到,才過了十幾天,中美就休戰了?
    那麼,中美到底談出了一個什麼共識,能讓雙方都偃旗息鼓了呢?
    目前,無論是中方還是美方,都有一份信息量比較豐富的文本出來,雙方肯定會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對共識進行發布和解讀。
    要想知道共識談出了什麼,必須把兩份文本對照起來看。
    先看看中國,一共公布了三點。
    第一點是美國取消10%所謂“芬太尼關稅”,24%對等關稅將繼續暫停一年。中方將相應調整針對美方上述關稅的反制措施。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們需要詳細算一下今年中美貿易戰的加關稅情況。
    目前,美國對華的關稅就是10%芬太尼(2月)+10%芬太尼(3月)+10%基礎關稅(4月)=30%。除此之外,4月份的24%的對等關稅,在5月的日內瓦會晤後,處於暫停階段。
    而這次呢?不僅再次把24%關稅延期,而且取消了10%的芬太尼關稅,美國對華關稅變成了20%。
    美國取消的這10%芬太尼關稅,大概率取消的是3月份的那次,因為3月份那次中國的反制措施是針對美國農產品的。
    能逼美國人後退一步,難能可貴。
    第二點是美國暫停50%穿透性規則一年,中國暫停實施10月9日公布的相關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
    顯然,這又是一次對等互換。
    這裡面,請大家注意兩個點:
    1.中國取消的是10月9日的稀土管制令,也就是稀土技術和稀土成分“長臂管轄”的管制令,而4月份那次出於“履行不擴散義務”目的稀土管制,不在取消之列。也就是說,美國要買中國稀土,還是要申請許可證的。
    2.荷蘭強搶中國的安世半導體事件,其藉口就是美國的50%穿透性規則。但現在呢?50%穿透性規則停了,荷蘭這邊不就傻了嗎?
    第三,中美互相暫停港口稅一年。
    這一點沒啥可說的,中美港口吞吐量加起來占到了世界的50%,互相收港口費,足夠造成世界級的供應鏈危機了,適可而止,停止了這種互相放血的行為。
    再看看美國方面的說法,在返回美國的飛機上,特朗普接受了記者採訪,涉及中國的內容,大概有五點。
    第一點就是農產品貿易。用特朗普的話來說就是:“大量的、巨大的大豆和其他農產品將立即開始購買,立即開始。”
    這完全可以理解,中國每年大豆缺口高達1億噸,缺口在那擺着,無論如何也是要買的。
    今年我們停止進口大豆,目的就是拿捏美國,現在目的達到了,恢復購買美國大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恢復購買美國大豆,也有利於大豆來源多元化,免得巴西人壟斷市場,坐地起價。
    第二點是芬太尼管控。
    芬太尼問題一開始就是個偽命題,美國強加給中國的。
    中國已經做了很多關於芬太尼的措施了,但美國人非要中國把芬太尼前體也納入管控範圍,必然影響中國正常利益。原因很簡單,聯合國麻醉品委員會認可的“芬太尼前體”,其實只有7種。但美國人認為所有能製造芬太尼的原材料都是“前體”。
    那就複雜了,這些原材料大部分係普通化學品,有的用來生產退燒藥,有的用來生產染料,有的用來生產農藥,都是民生所需化學品。如果都按美國人要求的管了,能不能管住不說,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飯碗誰來解決?
    在中方的勸說下,特朗普認識到了芬太尼前體管控的複雜性,所以特朗普說“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因為它被用於許多不同的原因,包括麻醉等。但中方會非常努力地解決這個問題。”
    下一步,中美雙方肯定會進行進一步的磋商,先把什麼是“芬太尼前體”的定義搞清楚,再談管控的事情。
    第三點是芯片問題。
    特朗普說,“我們的確討論了芯片。他們將與英偉達和其他公司討論購買芯片。”
    這話的意思,是讓中國去找英偉達談芯片進口的事情,但最後能不能賣,決定權在美國政府手裡。
    雖然沒把話說死,但顯然美國的立場已經有鬆動了,有可能會同意向中國出口尖端芯片(但不包括10月29日剛剛投產的英偉達Blackwell芯片)。
    這顯然是一個巨大勝利。
    現在中國AI產業如火如荼,但高性能芯片拿不到,國產的昇騰系列雖然也能用,產能卻一直不足。所以,不久後,中國會買一批高端芯片解燃眉之急,同時也不會放棄芯片的國產化進程。
    第四點和第五點分別是對美投資和結束俄烏戰爭的問題,這兩個問題,特朗普說的非常模稜兩可。
    根據彭博社的報導,中國在2025年9月中美馬德里貿易談判中提出1萬億美元投資計劃,以換取美國解除對中企限制。而中國商務部的通稿中“美方在投資等領域作出積極承諾”的表述,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
    而特朗普的說法是,“通過這次會議,數千億、數萬億美元的資金湧入我國。”這些錢到底是說日韓的投資?還是說中國的投資?中國會投資多少錢?特朗普沒說,只能繼續觀察了。
    俄烏問題同樣模糊,特朗普的說法是“我們將共同努力,嘗試解決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朗普顯然沒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讓中國施壓俄羅斯停戰。否則以特朗普的性格,早就嚷嚷開了。
    當然,可能為了給自己找一點面子回來,特朗普還專門強調了,對中國關稅是47%。言外之意是對華關稅仍然很高,借此來顯示自己並沒有向中國讓步太多。
    這47%是咋來的呢?其實完全不靠譜,就是把自己第一次任期的關稅又給疊加上去了而已。
    特朗普第一任期給中國分四輪加了關稅,但都不是所有商品,而且一部分商品後來陸續進行了豁免,所以平均稅率大概是百分之十幾的樣子。但根據特朗普自己的算法,平均下來是27%,這樣加上今年的10%芬太尼關稅和10%基礎關稅,就是47%了,選擇這個數字,大概是為了致敬自己是第47任總統吧。
    好吧,隨便特朗普怎麼說,他高興就好,反正中國肯定是不會按這47%的關稅交的。
    對照中美的表述看下來,我們可以簡單總結一下:
    1.中國用進口大豆,換來了美國放鬆芯片管制。
    2.中國用進一步加強芬太尼前體的管制,換來了美國取消10%的芬太尼關稅。
    3.中國用暫停稀土長臂管轄,換來了美國暫停50%穿透規則。
    4.中美對等暫停港口稅。
    二、
    那麼,如何評價這次中美元首會晤成果呢?
    其實吧,中美元首能坐在一起會晤,本身就已經說明問題了。特朗普這個人吧,非常喜歡玩“王對王”,喜歡元首直接談,這樣他就能使用自己的各種談判技巧,來拿到正常談判拿不到的東西。
    可是中國呢?中國人習慣於開會研究、集體決策,喜歡讓下面人先談,下面人談好了,再讓領導出面拍板簽約。
    所以中方能去韓國和特朗普會晤,本身就說明,雙方在吉隆坡已經達成共識了,只不過要等雙方元首在談判時最終確認和官宣而已。
    這麼一看,與其字斟句酌地研究共識內容,不妨把眼光放長遠一點,看看談判中,在共識內容之外傳達出了什麼信息。
    首先,就是中國對中美關係和貿易戰的定調。
    請注意中國領導人的三段文字表述:
    1“中美關係在我們共同引領下,保持總體穩定。”
    2“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時而也會有摩擦,這很正常。”
    3“中美元首作為掌舵人,應當把握好方向、駕馭住大局,讓中美關係這艘大船平穩前行。”
    看到了嗎?哪怕中美之間劍拔弩張,各個環節都進入了競爭態勢,但中國仍然給出了中美關係“總體穩定”的評價,而且把最近的貿易戰視為“摩擦”,而不是戰爭。這就向特朗普傳達出一個信息:中國無意和美國走向全面對抗。
    也正因為此,才要求特朗普發揮“掌舵”作用,不要被你手下的小人給帶偏了,破壞中美關係。
    這個信息顯然被特朗普注意到了而且也認可了,所以他才會說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伙伴”這句
    話。“伙伴”,相比拜登時期的“對手”乃至美國鷹派口中的“敵人”,已經好很多了。
    其次,中國關於國際問題的態度。
    中國領導人說:“當今世界還有很多難題,中國和美國可以共同展現大國擔當,攜手多辦一些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實事、好事。”
    這話是啥意思?顯然,這是要向特朗普表明,中國和美國可以一起治理世界。
    而特朗普似乎也同意這個觀點,說:“兩國攜手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很多大事”。特別是在中美會晤前一天,特朗普專門發了個文:G2 即將開會!
    G2是啥?簡單來說就是“兩國集團”,這個概念最初是2008年美國《外交》雜誌提出的,指中美兩國合作共同主導世界事務。當然,這個提法只是在學術圈流傳,並沒有進入實質性的兩國框架。
    但現在呢?特朗普親口說了G2,就很耐人尋味了。
    這不僅證明了美國承認了中國有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資格,而且似乎還在宣告:世界的新格局要來了,以前是五常治世界,現在是中美治世界了!
    第三,減少中美誤判。
    與以往中美元首會晤不太一樣的是,這次中國領導人在會晤中,專門介紹了十五五規劃,還強調說“中國的發展振興同特朗普總統要實現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是並行不悖的,中美兩國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榮。”
    跟特朗普介紹十五五幹啥?
    顯然,是為了讓特朗普清晰地了解十五五規劃的目標。
    咱們都記得“中國製造2025”引發了美國的極度焦慮,認為中國是要取代美國,所以才對中國瘋狂打壓。
    而現在呢?面對面向特朗普介紹五年規劃,就是讓特朗普了解中國的真正戰略意圖:中國人就想集中精力發展自己,讓老百姓都過上幸福生活,而不是要“挑戰誰、取代誰”。所以,你們美國人不要總抱着“迫害妄想症”來看中國,中國對取代美國真的沒興趣。
    不管特朗普信不信吧,起碼話是說到了。
    第四,就是台灣問題。
    在此次會晤之前,其實關於台灣問題有很多傳言。
    台灣方面希望特朗普當面勸說大陸承諾不對台動武,這樣“特朗普肯定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而《金融時報》則傳言說,中國要求特朗普明確表態反對台獨,而不是過去的“不支持台獨”。
    不過,這兩個傳言,一個都沒實現,中美雙方壓根都沒提台灣的事。
    說實話,這其實是個好事情。
    台灣本就屬於中國內政,和美國毫無關係,為什麼要和美國人談呢?
    美國過去一直用“台灣問題”作為一個籌碼,不高興了就炒作一下台灣問題,然後找中國換取好處。現在呢?中國壓根就不提台灣問題,美國也就沒有了要價的由頭,這樣挺好的。台灣問題是中國的事情,有中國的節奏,無論美國說什麼,做什麼,都無法阻礙統一進程。
    所以,從這次中美元首會晤來看,中國應對美國的策略已經完全不同了。
    特朗普為啥願意心平氣和坐下來談,而不是像對日本、韓國、烏克蘭那樣頤指氣使?不就是中國的反擊真的打疼了美國嗎!
    特朗普之前一直覺得,只要禁運幾顆高端芯片,就能讓中國的先進製造業陷入癱瘓;只要逼產業回流美國,就能在成本和規模上與中國競爭;只要加點關稅,中國經濟就受不了,只能乖乖妥協。
    而他從來都沒想過,中國的反制之劍,也能真正讓美國感受到疼。
    中國已經用事實證明,中國完全可以對等對美國造成傷害,美國要想發展,靠威逼施壓是沒用的,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只能平等商談才行。
    而這,就是這次會晤反映出的中國的最大改變與進步。
    所以,雖然這次的會晤只是休戰而不是停戰,但中國已經證明了現有手段的有效性。那麼在下一步的中美博弈中,中國只會更加遊刃有餘。
    0 Comments·0 Shares·6K Views·0 Reviews
More Results
Upgrade to Pro
Choose the Plan That's Right for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