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热议的来自中国的Kimi K2 Thinking,我的看法是:不要相信它“超越GPT-5”的宣传 ,关键是一线专业人士的实测:在真实的、复杂的软件工程 (SWE) 任务中,Kimi 依然“远不及 GPT-5 Codex” ,甚至有开发者指出它在代码重构中“错过了一个构建目标”,导致方案不完整 。
但 Kimi 真正“可怕”的地方不是性能的绝对超越,而是来自其极不对称的性价比。
当一个开源模型 以极低的训练成本(传闻 460 万美元 )达到了 SOTA(最先进)90% 的纸面能力和 75% 的实际能力时,整个战局有彻底改变的可能。
过去,OpenAI 及美国AI公司的核心护城河之一就是强大的融资能力和大规模算力 基础,这既是它们的优势,也可能成为它们的致命弱点。一个依赖数十亿美元投入、指望高价 API 收回成本的商业模式 ,突然要面对一个性能接近、但 API 成本低 10 倍的竞争者(实测显示,同一任务 Claude Sonnet 4.5 花费 5 美元,Kimi K2 Thinking 仅 0.53 美元。
这就是某些行业覆辙的重演:高利润、高壁垒的专有系统,被“足够好”的、低成本的“商品化”浪潮彻底冲垮。《创新者的窘境》里小钢厂炼钢的质量有一天达到大钢厂的90%时,大钢厂纷纷开始破产。
如果 Kimi 这种高效率(1T MoE 激活 32B 参数 )、低成本 的模式成为常态,那么 OpenAI 的“资本护城河”就从资产变成了“成本负债”。这对那些背负着巨额融资和高昂计算成本的 AI 公司而言,可能不是一场“振动”,而是一次“致命一击” 。
关键的胜负手来自于模型的基础能力是否还能一路狂奔。
但 Kimi 真正“可怕”的地方不是性能的绝对超越,而是来自其极不对称的性价比。
当一个开源模型 以极低的训练成本(传闻 460 万美元 )达到了 SOTA(最先进)90% 的纸面能力和 75% 的实际能力时,整个战局有彻底改变的可能。
过去,OpenAI 及美国AI公司的核心护城河之一就是强大的融资能力和大规模算力 基础,这既是它们的优势,也可能成为它们的致命弱点。一个依赖数十亿美元投入、指望高价 API 收回成本的商业模式 ,突然要面对一个性能接近、但 API 成本低 10 倍的竞争者(实测显示,同一任务 Claude Sonnet 4.5 花费 5 美元,Kimi K2 Thinking 仅 0.53 美元。
这就是某些行业覆辙的重演:高利润、高壁垒的专有系统,被“足够好”的、低成本的“商品化”浪潮彻底冲垮。《创新者的窘境》里小钢厂炼钢的质量有一天达到大钢厂的90%时,大钢厂纷纷开始破产。
如果 Kimi 这种高效率(1T MoE 激活 32B 参数 )、低成本 的模式成为常态,那么 OpenAI 的“资本护城河”就从资产变成了“成本负债”。这对那些背负着巨额融资和高昂计算成本的 AI 公司而言,可能不是一场“振动”,而是一次“致命一击” 。
关键的胜负手来自于模型的基础能力是否还能一路狂奔。
全网热议的来自中国的Kimi K2 Thinking,我的看法是:不要相信它“超越GPT-5”的宣传 ,关键是一线专业人士的实测:在真实的、复杂的软件工程 (SWE) 任务中,Kimi 依然“远不及 GPT-5 Codex” ,甚至有开发者指出它在代码重构中“错过了一个构建目标”,导致方案不完整 。 但 Kimi 真正“可怕”的地方不是性能的绝对超越,而是来自其极不对称的性价比。 当一个开源模型 以极低的训练成本(传闻 460 万美元 )达到了 SOTA(最先进)90% 的纸面能力和 75% 的实际能力时,整个战局有彻底改变的可能。 过去,OpenAI 及美国AI公司的核心护城河之一就是强大的融资能力和大规模算力 基础,这既是它们的优势,也可能成为它们的致命弱点。一个依赖数十亿美元投入、指望高价 API 收回成本的商业模式 ,突然要面对一个性能接近、但 API 成本低 10 倍的竞争者(实测显示,同一任务 Claude Sonnet 4.5 花费 5 美元,Kimi K2 Thinking 仅 0.53 美元。 这就是某些行业覆辙的重演:高利润、高壁垒的专有系统,被“足够好”的、低成本的“商品化”浪潮彻底冲垮。《创新者的窘境》里小钢厂炼钢的质量有一天达到大钢厂的90%时,大钢厂纷纷开始破产。 如果 Kimi 这种高效率(1T MoE 激活 32B 参数 )、低成本 的模式成为常态,那么 OpenAI 的“资本护城河”就从资产变成了“成本负债”。这对那些背负着巨额融资和高昂计算成本的 AI 公司而言,可能不是一场“振动”,而是一次“致命一击” 。 关键的胜负手来自于模型的基础能力是否还能一路狂奔。
0 Comments·0 Shares·90 Views·0 Revi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