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貿易戰休戰,背後藏着什麼?
    2025年10月30日,舉世矚目的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在韓國釜山舉行,雙方達成了重要共識。緊接着,中國商務部發布了中美吉隆坡經貿磋商成果。至此,2025年的中美貿易戰,迎來了1年的休戰期。
    那麼,中美達成的共識是什麼?誰吃虧誰占便宜了?其背後又藏着怎樣的博弈呢?
    一、
    談成現在的結果,非常難得。
    要知道,10月上中旬的時候,中美還在劍拔弩張,誰能想到,才過了十幾天,中美就休戰了?
    那麼,中美到底談出了一個什麼共識,能讓雙方都偃旗息鼓了呢?
    目前,無論是中方還是美方,都有一份信息量比較豐富的文本出來,雙方肯定會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對共識進行發布和解讀。
    要想知道共識談出了什麼,必須把兩份文本對照起來看。
    先看看中國,一共公布了三點。
    第一點是美國取消10%所謂“芬太尼關稅”,24%對等關稅將繼續暫停一年。中方將相應調整針對美方上述關稅的反制措施。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們需要詳細算一下今年中美貿易戰的加關稅情況。
    目前,美國對華的關稅就是10%芬太尼(2月)+10%芬太尼(3月)+10%基礎關稅(4月)=30%。除此之外,4月份的24%的對等關稅,在5月的日內瓦會晤後,處於暫停階段。
    而這次呢?不僅再次把24%關稅延期,而且取消了10%的芬太尼關稅,美國對華關稅變成了20%。
    美國取消的這10%芬太尼關稅,大概率取消的是3月份的那次,因為3月份那次中國的反制措施是針對美國農產品的。
    能逼美國人後退一步,難能可貴。
    第二點是美國暫停50%穿透性規則一年,中國暫停實施10月9日公布的相關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
    顯然,這又是一次對等互換。
    這裡面,請大家注意兩個點:
    1.中國取消的是10月9日的稀土管制令,也就是稀土技術和稀土成分“長臂管轄”的管制令,而4月份那次出於“履行不擴散義務”目的稀土管制,不在取消之列。也就是說,美國要買中國稀土,還是要申請許可證的。
    2.荷蘭強搶中國的安世半導體事件,其藉口就是美國的50%穿透性規則。但現在呢?50%穿透性規則停了,荷蘭這邊不就傻了嗎?
    第三,中美互相暫停港口稅一年。
    這一點沒啥可說的,中美港口吞吐量加起來占到了世界的50%,互相收港口費,足夠造成世界級的供應鏈危機了,適可而止,停止了這種互相放血的行為。
    再看看美國方面的說法,在返回美國的飛機上,特朗普接受了記者採訪,涉及中國的內容,大概有五點。
    第一點就是農產品貿易。用特朗普的話來說就是:“大量的、巨大的大豆和其他農產品將立即開始購買,立即開始。”
    這完全可以理解,中國每年大豆缺口高達1億噸,缺口在那擺着,無論如何也是要買的。
    今年我們停止進口大豆,目的就是拿捏美國,現在目的達到了,恢復購買美國大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恢復購買美國大豆,也有利於大豆來源多元化,免得巴西人壟斷市場,坐地起價。
    第二點是芬太尼管控。
    芬太尼問題一開始就是個偽命題,美國強加給中國的。
    中國已經做了很多關於芬太尼的措施了,但美國人非要中國把芬太尼前體也納入管控範圍,必然影響中國正常利益。原因很簡單,聯合國麻醉品委員會認可的“芬太尼前體”,其實只有7種。但美國人認為所有能製造芬太尼的原材料都是“前體”。
    那就複雜了,這些原材料大部分係普通化學品,有的用來生產退燒藥,有的用來生產染料,有的用來生產農藥,都是民生所需化學品。如果都按美國人要求的管了,能不能管住不說,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飯碗誰來解決?
    在中方的勸說下,特朗普認識到了芬太尼前體管控的複雜性,所以特朗普說“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因為它被用於許多不同的原因,包括麻醉等。但中方會非常努力地解決這個問題。”
    下一步,中美雙方肯定會進行進一步的磋商,先把什麼是“芬太尼前體”的定義搞清楚,再談管控的事情。
    第三點是芯片問題。
    特朗普說,“我們的確討論了芯片。他們將與英偉達和其他公司討論購買芯片。”
    這話的意思,是讓中國去找英偉達談芯片進口的事情,但最後能不能賣,決定權在美國政府手裡。
    雖然沒把話說死,但顯然美國的立場已經有鬆動了,有可能會同意向中國出口尖端芯片(但不包括10月29日剛剛投產的英偉達Blackwell芯片)。
    這顯然是一個巨大勝利。
    現在中國AI產業如火如荼,但高性能芯片拿不到,國產的昇騰系列雖然也能用,產能卻一直不足。所以,不久後,中國會買一批高端芯片解燃眉之急,同時也不會放棄芯片的國產化進程。
    第四點和第五點分別是對美投資和結束俄烏戰爭的問題,這兩個問題,特朗普說的非常模稜兩可。
    根據彭博社的報導,中國在2025年9月中美馬德里貿易談判中提出1萬億美元投資計劃,以換取美國解除對中企限制。而中國商務部的通稿中“美方在投資等領域作出積極承諾”的表述,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
    而特朗普的說法是,“通過這次會議,數千億、數萬億美元的資金湧入我國。”這些錢到底是說日韓的投資?還是說中國的投資?中國會投資多少錢?特朗普沒說,只能繼續觀察了。
    俄烏問題同樣模糊,特朗普的說法是“我們將共同努力,嘗試解決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朗普顯然沒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讓中國施壓俄羅斯停戰。否則以特朗普的性格,早就嚷嚷開了。
    當然,可能為了給自己找一點面子回來,特朗普還專門強調了,對中國關稅是47%。言外之意是對華關稅仍然很高,借此來顯示自己並沒有向中國讓步太多。
    這47%是咋來的呢?其實完全不靠譜,就是把自己第一次任期的關稅又給疊加上去了而已。
    特朗普第一任期給中國分四輪加了關稅,但都不是所有商品,而且一部分商品後來陸續進行了豁免,所以平均稅率大概是百分之十幾的樣子。但根據特朗普自己的算法,平均下來是27%,這樣加上今年的10%芬太尼關稅和10%基礎關稅,就是47%了,選擇這個數字,大概是為了致敬自己是第47任總統吧。
    好吧,隨便特朗普怎麼說,他高興就好,反正中國肯定是不會按這47%的關稅交的。
    對照中美的表述看下來,我們可以簡單總結一下:
    1.中國用進口大豆,換來了美國放鬆芯片管制。
    2.中國用進一步加強芬太尼前體的管制,換來了美國取消10%的芬太尼關稅。
    3.中國用暫停稀土長臂管轄,換來了美國暫停50%穿透規則。
    4.中美對等暫停港口稅。
    二、
    那麼,如何評價這次中美元首會晤成果呢?
    其實吧,中美元首能坐在一起會晤,本身就已經說明問題了。特朗普這個人吧,非常喜歡玩“王對王”,喜歡元首直接談,這樣他就能使用自己的各種談判技巧,來拿到正常談判拿不到的東西。
    可是中國呢?中國人習慣於開會研究、集體決策,喜歡讓下面人先談,下面人談好了,再讓領導出面拍板簽約。
    所以中方能去韓國和特朗普會晤,本身就說明,雙方在吉隆坡已經達成共識了,只不過要等雙方元首在談判時最終確認和官宣而已。
    這麼一看,與其字斟句酌地研究共識內容,不妨把眼光放長遠一點,看看談判中,在共識內容之外傳達出了什麼信息。
    首先,就是中國對中美關係和貿易戰的定調。
    請注意中國領導人的三段文字表述:
    1“中美關係在我們共同引領下,保持總體穩定。”
    2“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時而也會有摩擦,這很正常。”
    3“中美元首作為掌舵人,應當把握好方向、駕馭住大局,讓中美關係這艘大船平穩前行。”
    看到了嗎?哪怕中美之間劍拔弩張,各個環節都進入了競爭態勢,但中國仍然給出了中美關係“總體穩定”的評價,而且把最近的貿易戰視為“摩擦”,而不是戰爭。這就向特朗普傳達出一個信息:中國無意和美國走向全面對抗。
    也正因為此,才要求特朗普發揮“掌舵”作用,不要被你手下的小人給帶偏了,破壞中美關係。
    這個信息顯然被特朗普注意到了而且也認可了,所以他才會說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伙伴”這句
    話。“伙伴”,相比拜登時期的“對手”乃至美國鷹派口中的“敵人”,已經好很多了。
    其次,中國關於國際問題的態度。
    中國領導人說:“當今世界還有很多難題,中國和美國可以共同展現大國擔當,攜手多辦一些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實事、好事。”
    這話是啥意思?顯然,這是要向特朗普表明,中國和美國可以一起治理世界。
    而特朗普似乎也同意這個觀點,說:“兩國攜手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很多大事”。特別是在中美會晤前一天,特朗普專門發了個文:G2 即將開會!
    G2是啥?簡單來說就是“兩國集團”,這個概念最初是2008年美國《外交》雜誌提出的,指中美兩國合作共同主導世界事務。當然,這個提法只是在學術圈流傳,並沒有進入實質性的兩國框架。
    但現在呢?特朗普親口說了G2,就很耐人尋味了。
    這不僅證明了美國承認了中國有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資格,而且似乎還在宣告:世界的新格局要來了,以前是五常治世界,現在是中美治世界了!
    第三,減少中美誤判。
    與以往中美元首會晤不太一樣的是,這次中國領導人在會晤中,專門介紹了十五五規劃,還強調說“中國的發展振興同特朗普總統要實現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是並行不悖的,中美兩國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榮。”
    跟特朗普介紹十五五幹啥?
    顯然,是為了讓特朗普清晰地了解十五五規劃的目標。
    咱們都記得“中國製造2025”引發了美國的極度焦慮,認為中國是要取代美國,所以才對中國瘋狂打壓。
    而現在呢?面對面向特朗普介紹五年規劃,就是讓特朗普了解中國的真正戰略意圖:中國人就想集中精力發展自己,讓老百姓都過上幸福生活,而不是要“挑戰誰、取代誰”。所以,你們美國人不要總抱着“迫害妄想症”來看中國,中國對取代美國真的沒興趣。
    不管特朗普信不信吧,起碼話是說到了。
    第四,就是台灣問題。
    在此次會晤之前,其實關於台灣問題有很多傳言。
    台灣方面希望特朗普當面勸說大陸承諾不對台動武,這樣“特朗普肯定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而《金融時報》則傳言說,中國要求特朗普明確表態反對台獨,而不是過去的“不支持台獨”。
    不過,這兩個傳言,一個都沒實現,中美雙方壓根都沒提台灣的事。
    說實話,這其實是個好事情。
    台灣本就屬於中國內政,和美國毫無關係,為什麼要和美國人談呢?
    美國過去一直用“台灣問題”作為一個籌碼,不高興了就炒作一下台灣問題,然後找中國換取好處。現在呢?中國壓根就不提台灣問題,美國也就沒有了要價的由頭,這樣挺好的。台灣問題是中國的事情,有中國的節奏,無論美國說什麼,做什麼,都無法阻礙統一進程。
    所以,從這次中美元首會晤來看,中國應對美國的策略已經完全不同了。
    特朗普為啥願意心平氣和坐下來談,而不是像對日本、韓國、烏克蘭那樣頤指氣使?不就是中國的反擊真的打疼了美國嗎!
    特朗普之前一直覺得,只要禁運幾顆高端芯片,就能讓中國的先進製造業陷入癱瘓;只要逼產業回流美國,就能在成本和規模上與中國競爭;只要加點關稅,中國經濟就受不了,只能乖乖妥協。
    而他從來都沒想過,中國的反制之劍,也能真正讓美國感受到疼。
    中國已經用事實證明,中國完全可以對等對美國造成傷害,美國要想發展,靠威逼施壓是沒用的,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只能平等商談才行。
    而這,就是這次會晤反映出的中國的最大改變與進步。
    所以,雖然這次的會晤只是休戰而不是停戰,但中國已經證明了現有手段的有效性。那麼在下一步的中美博弈中,中國只會更加遊刃有餘。
    中美貿易戰休戰,背後藏着什麼? 2025年10月30日,舉世矚目的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在韓國釜山舉行,雙方達成了重要共識。緊接着,中國商務部發布了中美吉隆坡經貿磋商成果。至此,2025年的中美貿易戰,迎來了1年的休戰期。 那麼,中美達成的共識是什麼?誰吃虧誰占便宜了?其背後又藏着怎樣的博弈呢? 一、 談成現在的結果,非常難得。 要知道,10月上中旬的時候,中美還在劍拔弩張,誰能想到,才過了十幾天,中美就休戰了? 那麼,中美到底談出了一個什麼共識,能讓雙方都偃旗息鼓了呢? 目前,無論是中方還是美方,都有一份信息量比較豐富的文本出來,雙方肯定會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對共識進行發布和解讀。 要想知道共識談出了什麼,必須把兩份文本對照起來看。 先看看中國,一共公布了三點。 第一點是美國取消10%所謂“芬太尼關稅”,24%對等關稅將繼續暫停一年。中方將相應調整針對美方上述關稅的反制措施。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們需要詳細算一下今年中美貿易戰的加關稅情況。 目前,美國對華的關稅就是10%芬太尼(2月)+10%芬太尼(3月)+10%基礎關稅(4月)=30%。除此之外,4月份的24%的對等關稅,在5月的日內瓦會晤後,處於暫停階段。 而這次呢?不僅再次把24%關稅延期,而且取消了10%的芬太尼關稅,美國對華關稅變成了20%。 美國取消的這10%芬太尼關稅,大概率取消的是3月份的那次,因為3月份那次中國的反制措施是針對美國農產品的。 能逼美國人後退一步,難能可貴。 第二點是美國暫停50%穿透性規則一年,中國暫停實施10月9日公布的相關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 顯然,這又是一次對等互換。 這裡面,請大家注意兩個點: 1.中國取消的是10月9日的稀土管制令,也就是稀土技術和稀土成分“長臂管轄”的管制令,而4月份那次出於“履行不擴散義務”目的稀土管制,不在取消之列。也就是說,美國要買中國稀土,還是要申請許可證的。 2.荷蘭強搶中國的安世半導體事件,其藉口就是美國的50%穿透性規則。但現在呢?50%穿透性規則停了,荷蘭這邊不就傻了嗎? 第三,中美互相暫停港口稅一年。 這一點沒啥可說的,中美港口吞吐量加起來占到了世界的50%,互相收港口費,足夠造成世界級的供應鏈危機了,適可而止,停止了這種互相放血的行為。 再看看美國方面的說法,在返回美國的飛機上,特朗普接受了記者採訪,涉及中國的內容,大概有五點。 第一點就是農產品貿易。用特朗普的話來說就是:“大量的、巨大的大豆和其他農產品將立即開始購買,立即開始。” 這完全可以理解,中國每年大豆缺口高達1億噸,缺口在那擺着,無論如何也是要買的。 今年我們停止進口大豆,目的就是拿捏美國,現在目的達到了,恢復購買美國大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恢復購買美國大豆,也有利於大豆來源多元化,免得巴西人壟斷市場,坐地起價。 第二點是芬太尼管控。 芬太尼問題一開始就是個偽命題,美國強加給中國的。 中國已經做了很多關於芬太尼的措施了,但美國人非要中國把芬太尼前體也納入管控範圍,必然影響中國正常利益。原因很簡單,聯合國麻醉品委員會認可的“芬太尼前體”,其實只有7種。但美國人認為所有能製造芬太尼的原材料都是“前體”。 那就複雜了,這些原材料大部分係普通化學品,有的用來生產退燒藥,有的用來生產染料,有的用來生產農藥,都是民生所需化學品。如果都按美國人要求的管了,能不能管住不說,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飯碗誰來解決? 在中方的勸說下,特朗普認識到了芬太尼前體管控的複雜性,所以特朗普說“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因為它被用於許多不同的原因,包括麻醉等。但中方會非常努力地解決這個問題。” 下一步,中美雙方肯定會進行進一步的磋商,先把什麼是“芬太尼前體”的定義搞清楚,再談管控的事情。 第三點是芯片問題。 特朗普說,“我們的確討論了芯片。他們將與英偉達和其他公司討論購買芯片。” 這話的意思,是讓中國去找英偉達談芯片進口的事情,但最後能不能賣,決定權在美國政府手裡。 雖然沒把話說死,但顯然美國的立場已經有鬆動了,有可能會同意向中國出口尖端芯片(但不包括10月29日剛剛投產的英偉達Blackwell芯片)。 這顯然是一個巨大勝利。 現在中國AI產業如火如荼,但高性能芯片拿不到,國產的昇騰系列雖然也能用,產能卻一直不足。所以,不久後,中國會買一批高端芯片解燃眉之急,同時也不會放棄芯片的國產化進程。 第四點和第五點分別是對美投資和結束俄烏戰爭的問題,這兩個問題,特朗普說的非常模稜兩可。 根據彭博社的報導,中國在2025年9月中美馬德里貿易談判中提出1萬億美元投資計劃,以換取美國解除對中企限制。而中國商務部的通稿中“美方在投資等領域作出積極承諾”的表述,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 而特朗普的說法是,“通過這次會議,數千億、數萬億美元的資金湧入我國。”這些錢到底是說日韓的投資?還是說中國的投資?中國會投資多少錢?特朗普沒說,只能繼續觀察了。 俄烏問題同樣模糊,特朗普的說法是“我們將共同努力,嘗試解決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朗普顯然沒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讓中國施壓俄羅斯停戰。否則以特朗普的性格,早就嚷嚷開了。 當然,可能為了給自己找一點面子回來,特朗普還專門強調了,對中國關稅是47%。言外之意是對華關稅仍然很高,借此來顯示自己並沒有向中國讓步太多。 這47%是咋來的呢?其實完全不靠譜,就是把自己第一次任期的關稅又給疊加上去了而已。 特朗普第一任期給中國分四輪加了關稅,但都不是所有商品,而且一部分商品後來陸續進行了豁免,所以平均稅率大概是百分之十幾的樣子。但根據特朗普自己的算法,平均下來是27%,這樣加上今年的10%芬太尼關稅和10%基礎關稅,就是47%了,選擇這個數字,大概是為了致敬自己是第47任總統吧。 好吧,隨便特朗普怎麼說,他高興就好,反正中國肯定是不會按這47%的關稅交的。 對照中美的表述看下來,我們可以簡單總結一下: 1.中國用進口大豆,換來了美國放鬆芯片管制。 2.中國用進一步加強芬太尼前體的管制,換來了美國取消10%的芬太尼關稅。 3.中國用暫停稀土長臂管轄,換來了美國暫停50%穿透規則。 4.中美對等暫停港口稅。 二、 那麼,如何評價這次中美元首會晤成果呢? 其實吧,中美元首能坐在一起會晤,本身就已經說明問題了。特朗普這個人吧,非常喜歡玩“王對王”,喜歡元首直接談,這樣他就能使用自己的各種談判技巧,來拿到正常談判拿不到的東西。 可是中國呢?中國人習慣於開會研究、集體決策,喜歡讓下面人先談,下面人談好了,再讓領導出面拍板簽約。 所以中方能去韓國和特朗普會晤,本身就說明,雙方在吉隆坡已經達成共識了,只不過要等雙方元首在談判時最終確認和官宣而已。 這麼一看,與其字斟句酌地研究共識內容,不妨把眼光放長遠一點,看看談判中,在共識內容之外傳達出了什麼信息。 首先,就是中國對中美關係和貿易戰的定調。 請注意中國領導人的三段文字表述: 1“中美關係在我們共同引領下,保持總體穩定。” 2“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時而也會有摩擦,這很正常。” 3“中美元首作為掌舵人,應當把握好方向、駕馭住大局,讓中美關係這艘大船平穩前行。” 看到了嗎?哪怕中美之間劍拔弩張,各個環節都進入了競爭態勢,但中國仍然給出了中美關係“總體穩定”的評價,而且把最近的貿易戰視為“摩擦”,而不是戰爭。這就向特朗普傳達出一個信息:中國無意和美國走向全面對抗。 也正因為此,才要求特朗普發揮“掌舵”作用,不要被你手下的小人給帶偏了,破壞中美關係。 這個信息顯然被特朗普注意到了而且也認可了,所以他才會說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伙伴”這句 話。“伙伴”,相比拜登時期的“對手”乃至美國鷹派口中的“敵人”,已經好很多了。 其次,中國關於國際問題的態度。 中國領導人說:“當今世界還有很多難題,中國和美國可以共同展現大國擔當,攜手多辦一些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實事、好事。” 這話是啥意思?顯然,這是要向特朗普表明,中國和美國可以一起治理世界。 而特朗普似乎也同意這個觀點,說:“兩國攜手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很多大事”。特別是在中美會晤前一天,特朗普專門發了個文:G2 即將開會! G2是啥?簡單來說就是“兩國集團”,這個概念最初是2008年美國《外交》雜誌提出的,指中美兩國合作共同主導世界事務。當然,這個提法只是在學術圈流傳,並沒有進入實質性的兩國框架。 但現在呢?特朗普親口說了G2,就很耐人尋味了。 這不僅證明了美國承認了中國有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資格,而且似乎還在宣告:世界的新格局要來了,以前是五常治世界,現在是中美治世界了! 第三,減少中美誤判。 與以往中美元首會晤不太一樣的是,這次中國領導人在會晤中,專門介紹了十五五規劃,還強調說“中國的發展振興同特朗普總統要實現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是並行不悖的,中美兩國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榮。” 跟特朗普介紹十五五幹啥? 顯然,是為了讓特朗普清晰地了解十五五規劃的目標。 咱們都記得“中國製造2025”引發了美國的極度焦慮,認為中國是要取代美國,所以才對中國瘋狂打壓。 而現在呢?面對面向特朗普介紹五年規劃,就是讓特朗普了解中國的真正戰略意圖:中國人就想集中精力發展自己,讓老百姓都過上幸福生活,而不是要“挑戰誰、取代誰”。所以,你們美國人不要總抱着“迫害妄想症”來看中國,中國對取代美國真的沒興趣。 不管特朗普信不信吧,起碼話是說到了。 第四,就是台灣問題。 在此次會晤之前,其實關於台灣問題有很多傳言。 台灣方面希望特朗普當面勸說大陸承諾不對台動武,這樣“特朗普肯定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而《金融時報》則傳言說,中國要求特朗普明確表態反對台獨,而不是過去的“不支持台獨”。 不過,這兩個傳言,一個都沒實現,中美雙方壓根都沒提台灣的事。 說實話,這其實是個好事情。 台灣本就屬於中國內政,和美國毫無關係,為什麼要和美國人談呢? 美國過去一直用“台灣問題”作為一個籌碼,不高興了就炒作一下台灣問題,然後找中國換取好處。現在呢?中國壓根就不提台灣問題,美國也就沒有了要價的由頭,這樣挺好的。台灣問題是中國的事情,有中國的節奏,無論美國說什麼,做什麼,都無法阻礙統一進程。 所以,從這次中美元首會晤來看,中國應對美國的策略已經完全不同了。 特朗普為啥願意心平氣和坐下來談,而不是像對日本、韓國、烏克蘭那樣頤指氣使?不就是中國的反擊真的打疼了美國嗎! 特朗普之前一直覺得,只要禁運幾顆高端芯片,就能讓中國的先進製造業陷入癱瘓;只要逼產業回流美國,就能在成本和規模上與中國競爭;只要加點關稅,中國經濟就受不了,只能乖乖妥協。 而他從來都沒想過,中國的反制之劍,也能真正讓美國感受到疼。 中國已經用事實證明,中國完全可以對等對美國造成傷害,美國要想發展,靠威逼施壓是沒用的,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只能平等商談才行。 而這,就是這次會晤反映出的中國的最大改變與進步。 所以,雖然這次的會晤只是休戰而不是停戰,但中國已經證明了現有手段的有效性。那麼在下一步的中美博弈中,中國只會更加遊刃有餘。
    0 Comments·1 Shares·12K Views·0 Reviews
  • 什麼叫做賊喊捉賊?
    這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美國財長貝森特說。
    中國管制稀土岀口,就是在對抗全世界。
    這個論調很好可笑,又充滿了心虛。
    尤其在中美五輪貿易談判將在韓國展開的前夕。
    稀土是耗竭性資源。
    又是全球軍工、科技、汽車、造船、半導體等戰略產業所必須。
    當然必須要加強管制。
    特別是在市場呈現超額需求的狀態下。
    連這等資源經濟學的ABC都不懂。
    怎麼夠格做財政部長?
    要講對抗全世界。
    這頂皇冠恐怕美國才戴得上。
    川普的關稅戰不就在對抗全世界嗎?
    把原本的國際產業分工破壞了。
    逼迫製造業回流美國。
    已經違反了比較利益原則。
    破壞了世界經濟秩序。
    怪不得剛出爐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都怒批川普。
    說他搞的關稅戰是自殺的行為。
    美國現在已出現停滯膨脹的現象。
    川普還在用他那一套歪理。
    最後換來的,只怕是美國經濟大危機。
    現在全世界能對抗美國的只有中國。
    有能力捍衛世界經濟秩序的也只有中國。
    貝森特批評中國談判代表李成鋼兇悍。
    那是因為美國自己站不住理,心虛。
    其實美國的談判隊伍也是矛盾多多。
    貝森特和盧特尼克在爭寵。
    格里爾看不起兩位長官。
    比起他師父萊特希澤的水平。
    這兩位長官根本不夠格。
    川普只會虛張聲勢,玩紙老虎戰術。
    說印度莫迪已同意不買俄羅斯石油。
    可能嗎?
    真如此,莫迪就不是莫迪了。
    做石油倒爺的利益這麼大。
    莫迪怎麼可能放棄?
    APEC峰會在即。
    在韓國慶州或首爾。
    中美領導人可能會晤。
    現在急的是美國。
    中西部農業州的大豆要爛了。
    中國不伸出援手,給予訂單。
    他們連銀行貸款都還不了。
    川普表面上好整以暇。
    心𥚃急的像熱鍋上螞蟻。
    如果中國不放寬稀土出口管制。
    只怕美國軍工、科技、汽車產業全得停擺。
    還談什麼MAGA?
    美國的經濟大災難只怕就要來了!
    什麼叫做賊喊捉賊? 這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美國財長貝森特說。 中國管制稀土岀口,就是在對抗全世界。 這個論調很好可笑,又充滿了心虛。 尤其在中美五輪貿易談判將在韓國展開的前夕。 稀土是耗竭性資源。 又是全球軍工、科技、汽車、造船、半導體等戰略產業所必須。 當然必須要加強管制。 特別是在市場呈現超額需求的狀態下。 連這等資源經濟學的ABC都不懂。 怎麼夠格做財政部長? 要講對抗全世界。 這頂皇冠恐怕美國才戴得上。 川普的關稅戰不就在對抗全世界嗎? 把原本的國際產業分工破壞了。 逼迫製造業回流美國。 已經違反了比較利益原則。 破壞了世界經濟秩序。 怪不得剛出爐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都怒批川普。 說他搞的關稅戰是自殺的行為。 美國現在已出現停滯膨脹的現象。 川普還在用他那一套歪理。 最後換來的,只怕是美國經濟大危機。 現在全世界能對抗美國的只有中國。 有能力捍衛世界經濟秩序的也只有中國。 貝森特批評中國談判代表李成鋼兇悍。 那是因為美國自己站不住理,心虛。 其實美國的談判隊伍也是矛盾多多。 貝森特和盧特尼克在爭寵。 格里爾看不起兩位長官。 比起他師父萊特希澤的水平。 這兩位長官根本不夠格。 川普只會虛張聲勢,玩紙老虎戰術。 說印度莫迪已同意不買俄羅斯石油。 可能嗎? 真如此,莫迪就不是莫迪了。 做石油倒爺的利益這麼大。 莫迪怎麼可能放棄? APEC峰會在即。 在韓國慶州或首爾。 中美領導人可能會晤。 現在急的是美國。 中西部農業州的大豆要爛了。 中國不伸出援手,給予訂單。 他們連銀行貸款都還不了。 川普表面上好整以暇。 心𥚃急的像熱鍋上螞蟻。 如果中國不放寬稀土出口管制。 只怕美國軍工、科技、汽車產業全得停擺。 還談什麼MAGA? 美國的經濟大災難只怕就要來了!
    0 Comments·0 Shares·4K Views·0 Reviews
  • 【西班牙沒提高國防支出 川普:不排除關稅懲罰】
    川普:西班牙靠我們撐腰過得很好
    #川普 #西班牙 #國防 #關稅
    【西班牙沒提高國防支出 川普:不排除關稅懲罰】 川普:西班牙靠我們撐腰過得很好 #川普 #西班牙 #國防 #關稅
    0 Comments·0 Shares·2K Views·0 Reviews
  • 趙少康把自己政治金童的招牌給砸了。
    在政治江湖𥚃翻騰了幾十年,有個規律是要遵守的,就是指控得拿出實槌的証據。
    現在中美貿易戰再起,川普一下子把大陸商品關稅提高為100%,又要對大陸商船課30倍港口費。
    大陸應付中美大國博弈,才是重點中的重點,那有空去管國民黨主席選舉?
    會不會有人狐假虎威,拿著雞毛當令箭,自我吹噓,自抬身價?
    甚至雇公關公司,用人頭帳戶或機器人來洗板反串攻擊,干擾選情?
    如果有,就得拿出像樣的証據,來支撐你的相關指控。
    遺憾的是,趙金童秀出的証據,都是幾百個粉絲的小帳號。
    而且內容就是評論一下幾位候選人,是比較支持鄭麗文沒錯,但這種証據是禁不起考驗的。
    現在很多人說「我也支持鄭麗文,但我不是網軍」,在社交網站已形成公憤,這句話還成了口頭禪。
    現在最樂的應該是賴清德和綠媒,他們都成了最大受惠者。
    趙少康說「我只是要大陸官方約束一下」。
    我要請問趙金童,大陸官方要怎麼約束?你不是常批評大陸沒有言論自由嗎?
    民進黨在蔡英文執政時,就想搞「數位中介法」,把黑手伸到網路內,企圖壓制批評民進黨的聲音。
    我記得那時候,趙少康也是反對「數位中介法」,官方干涉網路言論的。
    綠媒機靈的很,抓住這個機會,馬上斗大標題「中國介選國民黨主席選舉」。
    一下子,台灣網民憤怒了,大陸網民也生氣了。
    這種愚蠢的操作,怎麼說服台灣人民,國民黨有能力促成兩岸和平。
    退一步想,趙少康是真懷疑鄭麗文背後的某個老闆。
    那就得拿出實槌的証據,閃閃躲躲的影射,是反效果的。
    至於網民,在這場封閉式選舉,大部分沒有投票權。
    但沒有投票權,不代表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對候選人表示肯定或反對。
    台灣網民可以,大陸網民也可以。
    不是說兩岸都是中國人嗎?
    那大陸網民為什麼不能關心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選舉?
    趙少康把自己政治金童的招牌給砸了。 在政治江湖𥚃翻騰了幾十年,有個規律是要遵守的,就是指控得拿出實槌的証據。 現在中美貿易戰再起,川普一下子把大陸商品關稅提高為100%,又要對大陸商船課30倍港口費。 大陸應付中美大國博弈,才是重點中的重點,那有空去管國民黨主席選舉? 會不會有人狐假虎威,拿著雞毛當令箭,自我吹噓,自抬身價? 甚至雇公關公司,用人頭帳戶或機器人來洗板反串攻擊,干擾選情? 如果有,就得拿出像樣的証據,來支撐你的相關指控。 遺憾的是,趙金童秀出的証據,都是幾百個粉絲的小帳號。 而且內容就是評論一下幾位候選人,是比較支持鄭麗文沒錯,但這種証據是禁不起考驗的。 現在很多人說「我也支持鄭麗文,但我不是網軍」,在社交網站已形成公憤,這句話還成了口頭禪。 現在最樂的應該是賴清德和綠媒,他們都成了最大受惠者。 趙少康說「我只是要大陸官方約束一下」。 我要請問趙金童,大陸官方要怎麼約束?你不是常批評大陸沒有言論自由嗎? 民進黨在蔡英文執政時,就想搞「數位中介法」,把黑手伸到網路內,企圖壓制批評民進黨的聲音。 我記得那時候,趙少康也是反對「數位中介法」,官方干涉網路言論的。 綠媒機靈的很,抓住這個機會,馬上斗大標題「中國介選國民黨主席選舉」。 一下子,台灣網民憤怒了,大陸網民也生氣了。 這種愚蠢的操作,怎麼說服台灣人民,國民黨有能力促成兩岸和平。 退一步想,趙少康是真懷疑鄭麗文背後的某個老闆。 那就得拿出實槌的証據,閃閃躲躲的影射,是反效果的。 至於網民,在這場封閉式選舉,大部分沒有投票權。 但沒有投票權,不代表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對候選人表示肯定或反對。 台灣網民可以,大陸網民也可以。 不是說兩岸都是中國人嗎? 那大陸網民為什麼不能關心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選舉?
    0 Comments·0 Shares·2K Views·0 Reviews
  • 川普忽然發文宣布
    加徵中國100%關稅
    道瓊收盤下跌878點
    台灣剉類蛋
    針對中國大陸計畫11月8日起,對全世界收緊稀土出口控制,川普10日宣布,計畫在11月起也向中國大陸,額外開徵100%的關稅,並預計向中國執行關鍵軟體的出口管制。
    中國大陸緊縮稀土管制,川普不滿表示中國大陸此舉讓他意外,也讓所有自由世界的領袖感到意外。
    川普說預計2周後與習近平在南韓APEC峰會上見面,「但現在好像沒有理由這麼做」。
    川普忽然發文宣布 加徵中國100%關稅 道瓊收盤下跌878點 台灣剉類蛋 針對中國大陸計畫11月8日起,對全世界收緊稀土出口控制,川普10日宣布,計畫在11月起也向中國大陸,額外開徵100%的關稅,並預計向中國執行關鍵軟體的出口管制。 中國大陸緊縮稀土管制,川普不滿表示中國大陸此舉讓他意外,也讓所有自由世界的領袖感到意外。 川普說預計2周後與習近平在南韓APEC峰會上見面,「但現在好像沒有理由這麼做」。
    0 Comments·0 Shares·1K Views·0 Reviews
  • 以色列派出15架戰機,轟炸卡塔爾首都多哈的一棟大樓。
    目的是炸死正在大樓内開會的哈瑪斯高層。
    對這個恐怖行動,有三種說法:
    一是以色列騙了美國,美國不知情。
    二是美國已管不住以色列,尤其管不住納塔尼雅胡。
    三是這次轟炸是美國和以色列的合謀,枱面上美以在唱双簧。
    我認同第三種說法。
    美國和以色列相勾結,合謀此一恐怖行動。
    有兩個具體的理由:
    第一個理由是以色列特拉維夫到卡塔爾多哈的距離超過1600公里。
    以色列戰機是遠程攻擊,其間要經過多處美軍基地。
    尤其卡塔爾就有美軍在中東最大的空軍基地。
    美軍的雷達系統怎麼可能沒有偵測到?
    第二個理由是以色列對攻擊目標發射十枚導彈,精準打擊此棟大樓。
    大樓內哈瑪斯高層正在開會討論「以哈停戰協議」。
    此協議的擬定者為美國。
    該項討論的時間、地點,美國完全知悉。
    為什麼是美國和以色列合謀的恐怖行動?
    此一被轟炸的大樓附近,就是中國大使舘,距離只有800米。
    除了中國大使舘,還有十幾個國家的大使館也在此區域內。
    甚至還有一間國際學校。
    美國和以色列隱瞞了卡塔爾和中國等其他國家,就策劃執行此一恐怖行動。
    事後川普還假惺惺表示,說美國事前不知情。
    卡塔爾是美國的盟友。
    在以哈戰爭𥚃,卡塔爾是協調者、斡旋者。
    川普事後還昧著良心說,此轟炸行動有助於和平解決以哈戰爭。
    這就是美國一貫的覇道態度。
    而以色列,這個中東小覇王,尤其是納塔尼雅胡,根本不希望停戰。
    他們就是侵略者,甚至是想種族滅絕的侵略者。
    他們只想屠殺、掠奪、征服。
    美國是沒有資格擔任世界領袖的。
    世界領袖怎麼會進行恐怖行動?
    世界領袖怎麼會出賣盟友?
    世界領袖怎麼會支持種族滅絕?
    世界領袖怎麼會想用關稅榨乾別的國家?
    世界領袖為何說一套做一套,毫無誠信?
    世界領袖為何如此霸道?
    以色列派出15架戰機,轟炸卡塔爾首都多哈的一棟大樓。 目的是炸死正在大樓内開會的哈瑪斯高層。 對這個恐怖行動,有三種說法: 一是以色列騙了美國,美國不知情。 二是美國已管不住以色列,尤其管不住納塔尼雅胡。 三是這次轟炸是美國和以色列的合謀,枱面上美以在唱双簧。 我認同第三種說法。 美國和以色列相勾結,合謀此一恐怖行動。 有兩個具體的理由: 第一個理由是以色列特拉維夫到卡塔爾多哈的距離超過1600公里。 以色列戰機是遠程攻擊,其間要經過多處美軍基地。 尤其卡塔爾就有美軍在中東最大的空軍基地。 美軍的雷達系統怎麼可能沒有偵測到? 第二個理由是以色列對攻擊目標發射十枚導彈,精準打擊此棟大樓。 大樓內哈瑪斯高層正在開會討論「以哈停戰協議」。 此協議的擬定者為美國。 該項討論的時間、地點,美國完全知悉。 為什麼是美國和以色列合謀的恐怖行動? 此一被轟炸的大樓附近,就是中國大使舘,距離只有800米。 除了中國大使舘,還有十幾個國家的大使館也在此區域內。 甚至還有一間國際學校。 美國和以色列隱瞞了卡塔爾和中國等其他國家,就策劃執行此一恐怖行動。 事後川普還假惺惺表示,說美國事前不知情。 卡塔爾是美國的盟友。 在以哈戰爭𥚃,卡塔爾是協調者、斡旋者。 川普事後還昧著良心說,此轟炸行動有助於和平解決以哈戰爭。 這就是美國一貫的覇道態度。 而以色列,這個中東小覇王,尤其是納塔尼雅胡,根本不希望停戰。 他們就是侵略者,甚至是想種族滅絕的侵略者。 他們只想屠殺、掠奪、征服。 美國是沒有資格擔任世界領袖的。 世界領袖怎麼會進行恐怖行動? 世界領袖怎麼會出賣盟友? 世界領袖怎麼會支持種族滅絕? 世界領袖怎麼會想用關稅榨乾別的國家? 世界領袖為何說一套做一套,毫無誠信? 世界領袖為何如此霸道?
    0 Comments·0 Shares·8K Views·0 Reviews
  • 美國對等關稅持續干擾就業市場,勞動部今(1)日公告最新無薪假影響人數高達3055人,較前次公告增667人,整體減班休息統計上,減少工時事業單位計245家,實施人數4863人,本次人數較上期統計增929人,續創今年新高。

    勞動部公告,受美國關稅影響的通報實施減班休息家數118家,人數3055人,比上期增加45家,增加667人。

    原文網址: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3025523#ettoday
    美國對等關稅持續干擾就業市場,勞動部今(1)日公告最新無薪假影響人數高達3055人,較前次公告增667人,整體減班休息統計上,減少工時事業單位計245家,實施人數4863人,本次人數較上期統計增929人,續創今年新高。 勞動部公告,受美國關稅影響的通報實施減班休息家數118家,人數3055人,比上期增加45家,增加667人。 原文網址: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3025523#ettoday
    川普關稅害3055人休無薪假 118家公司實施 | ETtoday財經雲 | ETtoday新聞雲
    finance.ettoday.net
    美國對等關稅持續干擾就業市場,勞動部今(1)日公告最新無薪假影響人數高達3055人,較前次公告增667人,整體減班休息統計上,減少工時事業單位計245家,實施人數4863人,本次人數較上期統計增929人,續創今年新高。
    0 Comments·0 Shares·6K Views·0 Reviews
  • 昨天驚聞泰國憲法法院判決佩通坦喪失總理職位,立馬取消本來要前往泰國的行程。
    很難想像,天底下竟有如此愚蠢的憲法法院法官。
    佩通坦與洪森私下通電話,喊洪森「叔叔」,這本是為泰國爭權益的權宜措施,怎麼變成違憲有罪?
    明知道這是洪森要攪亂泰國的陰謀。
    泰國憲法法院的九名豬頭法官,還配合著洪森起舞。
    我說這九名法官,應該被起訴叛國罪。
    明知一旦佩通坦被解職下台,總理必須改選,泰國至少要亂上半年。
    目前正值被川普強迫開放市場,銷美產品關稅又被大幅提高之際。
    難道憲法法院的白痴法官希望泰國不安定,希望泰國亂。
    佩通坦下台,泰國總理必須改選。
    若又搞成巴育復辟,軍人主政。
    對泰國王室、軍方、政府的平衡關係,將形成嚴重破壞。
    這種形勢對泰王不利,對泰國人民不利,對中泰關係不利,對泰國的經濟發展也不利。
    我真難想像。
    這些法官難道沒有頭腦,是想毀掉泰國嗎?
    現在最得意的就是洪森。
    他利用佩通坦的年輕無知,輕鬆佈了個局,就把泰國搞得大亂,佩通坦下台。
    而且還應了洪森的預言,「三個月,佩通坦一定下台」。
    為什麼洪森的預言那麼準,難道泰國內部已有人與他早有勾結?
    昨天驚聞泰國憲法法院判決佩通坦喪失總理職位,立馬取消本來要前往泰國的行程。 很難想像,天底下竟有如此愚蠢的憲法法院法官。 佩通坦與洪森私下通電話,喊洪森「叔叔」,這本是為泰國爭權益的權宜措施,怎麼變成違憲有罪? 明知道這是洪森要攪亂泰國的陰謀。 泰國憲法法院的九名豬頭法官,還配合著洪森起舞。 我說這九名法官,應該被起訴叛國罪。 明知一旦佩通坦被解職下台,總理必須改選,泰國至少要亂上半年。 目前正值被川普強迫開放市場,銷美產品關稅又被大幅提高之際。 難道憲法法院的白痴法官希望泰國不安定,希望泰國亂。 佩通坦下台,泰國總理必須改選。 若又搞成巴育復辟,軍人主政。 對泰國王室、軍方、政府的平衡關係,將形成嚴重破壞。 這種形勢對泰王不利,對泰國人民不利,對中泰關係不利,對泰國的經濟發展也不利。 我真難想像。 這些法官難道沒有頭腦,是想毀掉泰國嗎? 現在最得意的就是洪森。 他利用佩通坦的年輕無知,輕鬆佈了個局,就把泰國搞得大亂,佩通坦下台。 而且還應了洪森的預言,「三個月,佩通坦一定下台」。 為什麼洪森的預言那麼準,難道泰國內部已有人與他早有勾結?
    0 Comments·0 Shares·4K Views·0 Reviews
  • 吳子嘉爆料美國人不見台灣關稅談判代表,所以鄭麗君只能在旅館用視訊會議,我不確定這爆料是不是真實,但我知道根據民進黨的尿性,只要有跟美國人見面,一定會有擺拍照片流出。

    https://hot166.com/content/uploads/2025/08/28/paste_1756423753.png
    吳子嘉爆料美國人不見台灣關稅談判代表,所以鄭麗君只能在旅館用視訊會議,我不確定這爆料是不是真實,但我知道根據民進黨的尿性,只要有跟美國人見面,一定會有擺拍照片流出。 https://hot166.com/content/uploads/2025/08/28/paste_1756423753.png
    0 Comments·0 Shares·5K Views·0 Reviews
  • 昨天「台美關稅談判」專案報告質詢,受限於發言時間,許多內容無法當面向卓榮泰院長詢問,但這些內容,我覺得非常重要,所以在這邊跟大家報告。
    8月23日,賴清德總統在演說裡高喊「四大優先」:經濟優先、民生優先、弱勢優先、青年優先。
    聽起來冠冕堂皇,但現實是什麼?
    卓榮泰內閣之前的施政順序到底是什麼?如果本來就是經濟優先,為什麼還要「調整」?
    所謂「調整」,其實是承認過去根本沒有經濟優先。結果823之後第一次行政院報告,和823之前完全一模一樣,內容沒有任何不同,更別提納入在野黨的意見。這就是「新方向」?
    更諷刺的是,823之前賴清德政府提出的「六大施政方向」,現在看起來完全是諷刺:
    1. 擴大社會投資,支持青年追夢
    結果是把台灣的錢送去美國投資,而且金額還不能對國人交代。台灣青年買不起房、薪資停滯,卻眼睜睜看著錢外流。
    2. 推動創新經濟,打造智慧國家
    如果真的有推動,823之前怎麼整天只會搞政治鬥爭、大罷免?產業界最需要的穩定環境,政府卻完全給不起。
    3. 氣候變遷調適,能源二次轉型
    結果是火力全開,用煤、用氣,繼續讓人民吸髒空氣。最乾淨、沒有空污的核能卻被民進黨當成禁忌,談都不敢談。
    4. 落實均衡台灣,促進城鄉發展
    民進黨政府用「財劃法」當藉口,綁架地方政府,連孩子的冷氣電費都要苛扣。這不是均衡發展,是中央壓榨地方。
    5. 打造健康台灣,深化醫療投資
    醫護人力配比已經惡化到 13:1,醫護人員嚴重不足,長期過勞。待遇、福利沒有提升,醫院人力缺口越來越大。請問,哪裡有「深化醫療投資」?
    6. 強化安全韌性,形塑國家品牌
    台美貿易逆差高達 739億美元(約2.4兆台幣),明年度國防預算創新高 9495億元,但因為74%的軍購(FMS)不算進貿易額,等於 6656億元直接蒸發。台灣被當提款機,這就是賴清德口中的「國家品牌」?
    823之後,賴清德喊出『四大優先』,但人民看到的不是優先,而是一再的失敗:經濟沒有被解決,20%關稅拖了快一個月毫無進展;民生沒有改善,連孩子的冷氣電費都被綁架;弱勢沒有照顧,醫護人力惡化到13:1卻無人聞問;青年沒有支持,反而看著錢被送去美國投資;至於所謂的國家品牌,不過是花9495億買武器,卻換來739億美元逆差,台灣被當提款機。
    關於追加預算,我只要在外交國防委員會的一天,我的承諾是用盡一切方式要求政府依法執行「國軍待遇條例」,以及軍人薪資保障,只要與之相關的我100%支持,但在此之前都免談,望周知。
    至於之前說我會擋追加預算當中的國軍薪資,完全沒有,要道歉了沒?
    昨天「台美關稅談判」專案報告質詢,受限於發言時間,許多內容無法當面向卓榮泰院長詢問,但這些內容,我覺得非常重要,所以在這邊跟大家報告。 8月23日,賴清德總統在演說裡高喊「四大優先」:經濟優先、民生優先、弱勢優先、青年優先。 聽起來冠冕堂皇,但現實是什麼? 卓榮泰內閣之前的施政順序到底是什麼?如果本來就是經濟優先,為什麼還要「調整」? 所謂「調整」,其實是承認過去根本沒有經濟優先。結果823之後第一次行政院報告,和823之前完全一模一樣,內容沒有任何不同,更別提納入在野黨的意見。這就是「新方向」? 更諷刺的是,823之前賴清德政府提出的「六大施政方向」,現在看起來完全是諷刺: 1. 擴大社會投資,支持青年追夢 結果是把台灣的錢送去美國投資,而且金額還不能對國人交代。台灣青年買不起房、薪資停滯,卻眼睜睜看著錢外流。 2. 推動創新經濟,打造智慧國家 如果真的有推動,823之前怎麼整天只會搞政治鬥爭、大罷免?產業界最需要的穩定環境,政府卻完全給不起。 3. 氣候變遷調適,能源二次轉型 結果是火力全開,用煤、用氣,繼續讓人民吸髒空氣。最乾淨、沒有空污的核能卻被民進黨當成禁忌,談都不敢談。 4. 落實均衡台灣,促進城鄉發展 民進黨政府用「財劃法」當藉口,綁架地方政府,連孩子的冷氣電費都要苛扣。這不是均衡發展,是中央壓榨地方。 5. 打造健康台灣,深化醫療投資 醫護人力配比已經惡化到 13:1,醫護人員嚴重不足,長期過勞。待遇、福利沒有提升,醫院人力缺口越來越大。請問,哪裡有「深化醫療投資」? 6. 強化安全韌性,形塑國家品牌 台美貿易逆差高達 739億美元(約2.4兆台幣),明年度國防預算創新高 9495億元,但因為74%的軍購(FMS)不算進貿易額,等於 6656億元直接蒸發。台灣被當提款機,這就是賴清德口中的「國家品牌」? 823之後,賴清德喊出『四大優先』,但人民看到的不是優先,而是一再的失敗:經濟沒有被解決,20%關稅拖了快一個月毫無進展;民生沒有改善,連孩子的冷氣電費都被綁架;弱勢沒有照顧,醫護人力惡化到13:1卻無人聞問;青年沒有支持,反而看著錢被送去美國投資;至於所謂的國家品牌,不過是花9495億買武器,卻換來739億美元逆差,台灣被當提款機。 關於追加預算,我只要在外交國防委員會的一天,我的承諾是用盡一切方式要求政府依法執行「國軍待遇條例」,以及軍人薪資保障,只要與之相關的我100%支持,但在此之前都免談,望周知。 至於之前說我會擋追加預算當中的國軍薪資,完全沒有,要道歉了沒?
    0 Comments·0 Shares·8K Views·0 Reviews
  • 邱毅最新的帖子:8月23日,韓國總統李在明抵達日本東京羽田機場,這是他上任後的首次出訪。
    為何李在明的首次出訪地選擇日本,而不是中國或美國?
    在一般人印象中,李在明是親中反日的,他曾為了尹錫悅的媚美親日路線而絕食24天,差點就一命嗚呼。
    李在明在上台之初,也大力推動中韓關係改善,他又為何拒絕出席中國93大閱兵,僅派其國會議長禹全植代表參加。
    李在明變了嗎?
    我必須說,李在明本來就是現實主義者,他的政策目標是「韓國優先」。
    在川普關稅貿易談判的強大壓力下,韓國經濟大失血。
    但川普仍未滿足,要求李在明前往白宮,當面施壓。
    可以預期,川普一定會獅子大開口。
    李在明在前往美國見川普前,選擇先行到東京與石破茂會面。
    兩者經過近兩小時所會談,會後共同記者會,還發表韓日聯合聲明。
    日韓的結盟,使李在明增加與川普談判的底氣。
    李在明這些動作,事前與中國是通了氣的。
    畢竟現在的目標是中日韓的經濟同盟,尤其是中日韓自貿協定的成形。
    川普已吃定了歐洲,震懾了美洲。
    東盟國家雖然相對親中,但仍不敢得罪美國這個傳統覇權,所以都在觀望中。
    很多人說美國只是紙老虎,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紙老虎仍然餘威猶存。
    所以中日韓必須結盟,然後與東盟形成「東盟加3」,讓RCEP更加成熟運作。
    否則在川普的美國覇權下,難免被川普予取予求,蠶食鯨吞。
    目前石破茂在日本仍被自民黨內安倍派與麻生派逼宮,他的政治地位搖搖欲墜。
    若是石破茂倒台,換上高市早苗這個極右翼分子,只怕亞太就不安寧了。
    中國已先對石破茂雪中送炭,這是王毅高明的外交策略。
    現在李在明承襲中國的路線,也助石破茂拉動了一波聲勢。
    畢竟這是17年來日韓第一次發表聯合聲明,也算是石破茂的政績。
    有了中日的相挺,李在明的底氣有了。
    面對川普的壓力,他有向川普說「不」的更大空間,這就是談判籌碼的創造。

    邱毅最新的帖子:8月23日,韓國總統李在明抵達日本東京羽田機場,這是他上任後的首次出訪。 為何李在明的首次出訪地選擇日本,而不是中國或美國? 在一般人印象中,李在明是親中反日的,他曾為了尹錫悅的媚美親日路線而絕食24天,差點就一命嗚呼。 李在明在上台之初,也大力推動中韓關係改善,他又為何拒絕出席中國93大閱兵,僅派其國會議長禹全植代表參加。 李在明變了嗎? 我必須說,李在明本來就是現實主義者,他的政策目標是「韓國優先」。 在川普關稅貿易談判的強大壓力下,韓國經濟大失血。 但川普仍未滿足,要求李在明前往白宮,當面施壓。 可以預期,川普一定會獅子大開口。 李在明在前往美國見川普前,選擇先行到東京與石破茂會面。 兩者經過近兩小時所會談,會後共同記者會,還發表韓日聯合聲明。 日韓的結盟,使李在明增加與川普談判的底氣。 李在明這些動作,事前與中國是通了氣的。 畢竟現在的目標是中日韓的經濟同盟,尤其是中日韓自貿協定的成形。 川普已吃定了歐洲,震懾了美洲。 東盟國家雖然相對親中,但仍不敢得罪美國這個傳統覇權,所以都在觀望中。 很多人說美國只是紙老虎,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紙老虎仍然餘威猶存。 所以中日韓必須結盟,然後與東盟形成「東盟加3」,讓RCEP更加成熟運作。 否則在川普的美國覇權下,難免被川普予取予求,蠶食鯨吞。 目前石破茂在日本仍被自民黨內安倍派與麻生派逼宮,他的政治地位搖搖欲墜。 若是石破茂倒台,換上高市早苗這個極右翼分子,只怕亞太就不安寧了。 中國已先對石破茂雪中送炭,這是王毅高明的外交策略。 現在李在明承襲中國的路線,也助石破茂拉動了一波聲勢。 畢竟這是17年來日韓第一次發表聯合聲明,也算是石破茂的政績。 有了中日的相挺,李在明的底氣有了。 面對川普的壓力,他有向川普說「不」的更大空間,這就是談判籌碼的創造。
    0 Comments·0 Shares·4K Views·0 Reviews
  • 從7/26到8/23,大惡罷終於告一個段落。
    我們一席都沒有少,大家站出來投下了「不同意罷免」,當時我們對彼此的承諾,在一次次地互相鼓勵與團結,以及選民的智慧下達成了!
    罷免過後,希望一切的仇恨、分化、對立,可以停止了。
    歡迎今天的七位委員一起加入無敵星星的行列
    下週一,質詢台美關稅問題!
    從7/26到8/23,大惡罷終於告一個段落。 我們一席都沒有少,大家站出來投下了「不同意罷免」,當時我們對彼此的承諾,在一次次地互相鼓勵與團結,以及選民的智慧下達成了! 罷免過後,希望一切的仇恨、分化、對立,可以停止了。 歡迎今天的七位委員一起加入無敵星星的行列🌟 下週一,質詢台美關稅問題!
    0 Comments·0 Shares·5K Views·0 Reviews
More Results
Upgrade to Pro
Choose the Plan That's Right for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