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貿易戰休戰,背後藏着什麼?
    2025年10月30日,舉世矚目的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在韓國釜山舉行,雙方達成了重要共識。緊接着,中國商務部發布了中美吉隆坡經貿磋商成果。至此,2025年的中美貿易戰,迎來了1年的休戰期。
    那麼,中美達成的共識是什麼?誰吃虧誰占便宜了?其背後又藏着怎樣的博弈呢?
    一、
    談成現在的結果,非常難得。
    要知道,10月上中旬的時候,中美還在劍拔弩張,誰能想到,才過了十幾天,中美就休戰了?
    那麼,中美到底談出了一個什麼共識,能讓雙方都偃旗息鼓了呢?
    目前,無論是中方還是美方,都有一份信息量比較豐富的文本出來,雙方肯定會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對共識進行發布和解讀。
    要想知道共識談出了什麼,必須把兩份文本對照起來看。
    先看看中國,一共公布了三點。
    第一點是美國取消10%所謂“芬太尼關稅”,24%對等關稅將繼續暫停一年。中方將相應調整針對美方上述關稅的反制措施。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們需要詳細算一下今年中美貿易戰的加關稅情況。
    目前,美國對華的關稅就是10%芬太尼(2月)+10%芬太尼(3月)+10%基礎關稅(4月)=30%。除此之外,4月份的24%的對等關稅,在5月的日內瓦會晤後,處於暫停階段。
    而這次呢?不僅再次把24%關稅延期,而且取消了10%的芬太尼關稅,美國對華關稅變成了20%。
    美國取消的這10%芬太尼關稅,大概率取消的是3月份的那次,因為3月份那次中國的反制措施是針對美國農產品的。
    能逼美國人後退一步,難能可貴。
    第二點是美國暫停50%穿透性規則一年,中國暫停實施10月9日公布的相關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
    顯然,這又是一次對等互換。
    這裡面,請大家注意兩個點:
    1.中國取消的是10月9日的稀土管制令,也就是稀土技術和稀土成分“長臂管轄”的管制令,而4月份那次出於“履行不擴散義務”目的稀土管制,不在取消之列。也就是說,美國要買中國稀土,還是要申請許可證的。
    2.荷蘭強搶中國的安世半導體事件,其藉口就是美國的50%穿透性規則。但現在呢?50%穿透性規則停了,荷蘭這邊不就傻了嗎?
    第三,中美互相暫停港口稅一年。
    這一點沒啥可說的,中美港口吞吐量加起來占到了世界的50%,互相收港口費,足夠造成世界級的供應鏈危機了,適可而止,停止了這種互相放血的行為。
    再看看美國方面的說法,在返回美國的飛機上,特朗普接受了記者採訪,涉及中國的內容,大概有五點。
    第一點就是農產品貿易。用特朗普的話來說就是:“大量的、巨大的大豆和其他農產品將立即開始購買,立即開始。”
    這完全可以理解,中國每年大豆缺口高達1億噸,缺口在那擺着,無論如何也是要買的。
    今年我們停止進口大豆,目的就是拿捏美國,現在目的達到了,恢復購買美國大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恢復購買美國大豆,也有利於大豆來源多元化,免得巴西人壟斷市場,坐地起價。
    第二點是芬太尼管控。
    芬太尼問題一開始就是個偽命題,美國強加給中國的。
    中國已經做了很多關於芬太尼的措施了,但美國人非要中國把芬太尼前體也納入管控範圍,必然影響中國正常利益。原因很簡單,聯合國麻醉品委員會認可的“芬太尼前體”,其實只有7種。但美國人認為所有能製造芬太尼的原材料都是“前體”。
    那就複雜了,這些原材料大部分係普通化學品,有的用來生產退燒藥,有的用來生產染料,有的用來生產農藥,都是民生所需化學品。如果都按美國人要求的管了,能不能管住不說,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飯碗誰來解決?
    在中方的勸說下,特朗普認識到了芬太尼前體管控的複雜性,所以特朗普說“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因為它被用於許多不同的原因,包括麻醉等。但中方會非常努力地解決這個問題。”
    下一步,中美雙方肯定會進行進一步的磋商,先把什麼是“芬太尼前體”的定義搞清楚,再談管控的事情。
    第三點是芯片問題。
    特朗普說,“我們的確討論了芯片。他們將與英偉達和其他公司討論購買芯片。”
    這話的意思,是讓中國去找英偉達談芯片進口的事情,但最後能不能賣,決定權在美國政府手裡。
    雖然沒把話說死,但顯然美國的立場已經有鬆動了,有可能會同意向中國出口尖端芯片(但不包括10月29日剛剛投產的英偉達Blackwell芯片)。
    這顯然是一個巨大勝利。
    現在中國AI產業如火如荼,但高性能芯片拿不到,國產的昇騰系列雖然也能用,產能卻一直不足。所以,不久後,中國會買一批高端芯片解燃眉之急,同時也不會放棄芯片的國產化進程。
    第四點和第五點分別是對美投資和結束俄烏戰爭的問題,這兩個問題,特朗普說的非常模稜兩可。
    根據彭博社的報導,中國在2025年9月中美馬德里貿易談判中提出1萬億美元投資計劃,以換取美國解除對中企限制。而中國商務部的通稿中“美方在投資等領域作出積極承諾”的表述,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
    而特朗普的說法是,“通過這次會議,數千億、數萬億美元的資金湧入我國。”這些錢到底是說日韓的投資?還是說中國的投資?中國會投資多少錢?特朗普沒說,只能繼續觀察了。
    俄烏問題同樣模糊,特朗普的說法是“我們將共同努力,嘗試解決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朗普顯然沒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讓中國施壓俄羅斯停戰。否則以特朗普的性格,早就嚷嚷開了。
    當然,可能為了給自己找一點面子回來,特朗普還專門強調了,對中國關稅是47%。言外之意是對華關稅仍然很高,借此來顯示自己並沒有向中國讓步太多。
    這47%是咋來的呢?其實完全不靠譜,就是把自己第一次任期的關稅又給疊加上去了而已。
    特朗普第一任期給中國分四輪加了關稅,但都不是所有商品,而且一部分商品後來陸續進行了豁免,所以平均稅率大概是百分之十幾的樣子。但根據特朗普自己的算法,平均下來是27%,這樣加上今年的10%芬太尼關稅和10%基礎關稅,就是47%了,選擇這個數字,大概是為了致敬自己是第47任總統吧。
    好吧,隨便特朗普怎麼說,他高興就好,反正中國肯定是不會按這47%的關稅交的。
    對照中美的表述看下來,我們可以簡單總結一下:
    1.中國用進口大豆,換來了美國放鬆芯片管制。
    2.中國用進一步加強芬太尼前體的管制,換來了美國取消10%的芬太尼關稅。
    3.中國用暫停稀土長臂管轄,換來了美國暫停50%穿透規則。
    4.中美對等暫停港口稅。
    二、
    那麼,如何評價這次中美元首會晤成果呢?
    其實吧,中美元首能坐在一起會晤,本身就已經說明問題了。特朗普這個人吧,非常喜歡玩“王對王”,喜歡元首直接談,這樣他就能使用自己的各種談判技巧,來拿到正常談判拿不到的東西。
    可是中國呢?中國人習慣於開會研究、集體決策,喜歡讓下面人先談,下面人談好了,再讓領導出面拍板簽約。
    所以中方能去韓國和特朗普會晤,本身就說明,雙方在吉隆坡已經達成共識了,只不過要等雙方元首在談判時最終確認和官宣而已。
    這麼一看,與其字斟句酌地研究共識內容,不妨把眼光放長遠一點,看看談判中,在共識內容之外傳達出了什麼信息。
    首先,就是中國對中美關係和貿易戰的定調。
    請注意中國領導人的三段文字表述:
    1“中美關係在我們共同引領下,保持總體穩定。”
    2“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時而也會有摩擦,這很正常。”
    3“中美元首作為掌舵人,應當把握好方向、駕馭住大局,讓中美關係這艘大船平穩前行。”
    看到了嗎?哪怕中美之間劍拔弩張,各個環節都進入了競爭態勢,但中國仍然給出了中美關係“總體穩定”的評價,而且把最近的貿易戰視為“摩擦”,而不是戰爭。這就向特朗普傳達出一個信息:中國無意和美國走向全面對抗。
    也正因為此,才要求特朗普發揮“掌舵”作用,不要被你手下的小人給帶偏了,破壞中美關係。
    這個信息顯然被特朗普注意到了而且也認可了,所以他才會說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伙伴”這句
    話。“伙伴”,相比拜登時期的“對手”乃至美國鷹派口中的“敵人”,已經好很多了。
    其次,中國關於國際問題的態度。
    中國領導人說:“當今世界還有很多難題,中國和美國可以共同展現大國擔當,攜手多辦一些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實事、好事。”
    這話是啥意思?顯然,這是要向特朗普表明,中國和美國可以一起治理世界。
    而特朗普似乎也同意這個觀點,說:“兩國攜手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很多大事”。特別是在中美會晤前一天,特朗普專門發了個文:G2 即將開會!
    G2是啥?簡單來說就是“兩國集團”,這個概念最初是2008年美國《外交》雜誌提出的,指中美兩國合作共同主導世界事務。當然,這個提法只是在學術圈流傳,並沒有進入實質性的兩國框架。
    但現在呢?特朗普親口說了G2,就很耐人尋味了。
    這不僅證明了美國承認了中國有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資格,而且似乎還在宣告:世界的新格局要來了,以前是五常治世界,現在是中美治世界了!
    第三,減少中美誤判。
    與以往中美元首會晤不太一樣的是,這次中國領導人在會晤中,專門介紹了十五五規劃,還強調說“中國的發展振興同特朗普總統要實現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是並行不悖的,中美兩國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榮。”
    跟特朗普介紹十五五幹啥?
    顯然,是為了讓特朗普清晰地了解十五五規劃的目標。
    咱們都記得“中國製造2025”引發了美國的極度焦慮,認為中國是要取代美國,所以才對中國瘋狂打壓。
    而現在呢?面對面向特朗普介紹五年規劃,就是讓特朗普了解中國的真正戰略意圖:中國人就想集中精力發展自己,讓老百姓都過上幸福生活,而不是要“挑戰誰、取代誰”。所以,你們美國人不要總抱着“迫害妄想症”來看中國,中國對取代美國真的沒興趣。
    不管特朗普信不信吧,起碼話是說到了。
    第四,就是台灣問題。
    在此次會晤之前,其實關於台灣問題有很多傳言。
    台灣方面希望特朗普當面勸說大陸承諾不對台動武,這樣“特朗普肯定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而《金融時報》則傳言說,中國要求特朗普明確表態反對台獨,而不是過去的“不支持台獨”。
    不過,這兩個傳言,一個都沒實現,中美雙方壓根都沒提台灣的事。
    說實話,這其實是個好事情。
    台灣本就屬於中國內政,和美國毫無關係,為什麼要和美國人談呢?
    美國過去一直用“台灣問題”作為一個籌碼,不高興了就炒作一下台灣問題,然後找中國換取好處。現在呢?中國壓根就不提台灣問題,美國也就沒有了要價的由頭,這樣挺好的。台灣問題是中國的事情,有中國的節奏,無論美國說什麼,做什麼,都無法阻礙統一進程。
    所以,從這次中美元首會晤來看,中國應對美國的策略已經完全不同了。
    特朗普為啥願意心平氣和坐下來談,而不是像對日本、韓國、烏克蘭那樣頤指氣使?不就是中國的反擊真的打疼了美國嗎!
    特朗普之前一直覺得,只要禁運幾顆高端芯片,就能讓中國的先進製造業陷入癱瘓;只要逼產業回流美國,就能在成本和規模上與中國競爭;只要加點關稅,中國經濟就受不了,只能乖乖妥協。
    而他從來都沒想過,中國的反制之劍,也能真正讓美國感受到疼。
    中國已經用事實證明,中國完全可以對等對美國造成傷害,美國要想發展,靠威逼施壓是沒用的,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只能平等商談才行。
    而這,就是這次會晤反映出的中國的最大改變與進步。
    所以,雖然這次的會晤只是休戰而不是停戰,但中國已經證明了現有手段的有效性。那麼在下一步的中美博弈中,中國只會更加遊刃有餘。
    中美貿易戰休戰,背後藏着什麼? 2025年10月30日,舉世矚目的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在韓國釜山舉行,雙方達成了重要共識。緊接着,中國商務部發布了中美吉隆坡經貿磋商成果。至此,2025年的中美貿易戰,迎來了1年的休戰期。 那麼,中美達成的共識是什麼?誰吃虧誰占便宜了?其背後又藏着怎樣的博弈呢? 一、 談成現在的結果,非常難得。 要知道,10月上中旬的時候,中美還在劍拔弩張,誰能想到,才過了十幾天,中美就休戰了? 那麼,中美到底談出了一個什麼共識,能讓雙方都偃旗息鼓了呢? 目前,無論是中方還是美方,都有一份信息量比較豐富的文本出來,雙方肯定會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對共識進行發布和解讀。 要想知道共識談出了什麼,必須把兩份文本對照起來看。 先看看中國,一共公布了三點。 第一點是美國取消10%所謂“芬太尼關稅”,24%對等關稅將繼續暫停一年。中方將相應調整針對美方上述關稅的反制措施。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們需要詳細算一下今年中美貿易戰的加關稅情況。 目前,美國對華的關稅就是10%芬太尼(2月)+10%芬太尼(3月)+10%基礎關稅(4月)=30%。除此之外,4月份的24%的對等關稅,在5月的日內瓦會晤後,處於暫停階段。 而這次呢?不僅再次把24%關稅延期,而且取消了10%的芬太尼關稅,美國對華關稅變成了20%。 美國取消的這10%芬太尼關稅,大概率取消的是3月份的那次,因為3月份那次中國的反制措施是針對美國農產品的。 能逼美國人後退一步,難能可貴。 第二點是美國暫停50%穿透性規則一年,中國暫停實施10月9日公布的相關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 顯然,這又是一次對等互換。 這裡面,請大家注意兩個點: 1.中國取消的是10月9日的稀土管制令,也就是稀土技術和稀土成分“長臂管轄”的管制令,而4月份那次出於“履行不擴散義務”目的稀土管制,不在取消之列。也就是說,美國要買中國稀土,還是要申請許可證的。 2.荷蘭強搶中國的安世半導體事件,其藉口就是美國的50%穿透性規則。但現在呢?50%穿透性規則停了,荷蘭這邊不就傻了嗎? 第三,中美互相暫停港口稅一年。 這一點沒啥可說的,中美港口吞吐量加起來占到了世界的50%,互相收港口費,足夠造成世界級的供應鏈危機了,適可而止,停止了這種互相放血的行為。 再看看美國方面的說法,在返回美國的飛機上,特朗普接受了記者採訪,涉及中國的內容,大概有五點。 第一點就是農產品貿易。用特朗普的話來說就是:“大量的、巨大的大豆和其他農產品將立即開始購買,立即開始。” 這完全可以理解,中國每年大豆缺口高達1億噸,缺口在那擺着,無論如何也是要買的。 今年我們停止進口大豆,目的就是拿捏美國,現在目的達到了,恢復購買美國大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恢復購買美國大豆,也有利於大豆來源多元化,免得巴西人壟斷市場,坐地起價。 第二點是芬太尼管控。 芬太尼問題一開始就是個偽命題,美國強加給中國的。 中國已經做了很多關於芬太尼的措施了,但美國人非要中國把芬太尼前體也納入管控範圍,必然影響中國正常利益。原因很簡單,聯合國麻醉品委員會認可的“芬太尼前體”,其實只有7種。但美國人認為所有能製造芬太尼的原材料都是“前體”。 那就複雜了,這些原材料大部分係普通化學品,有的用來生產退燒藥,有的用來生產染料,有的用來生產農藥,都是民生所需化學品。如果都按美國人要求的管了,能不能管住不說,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飯碗誰來解決? 在中方的勸說下,特朗普認識到了芬太尼前體管控的複雜性,所以特朗普說“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因為它被用於許多不同的原因,包括麻醉等。但中方會非常努力地解決這個問題。” 下一步,中美雙方肯定會進行進一步的磋商,先把什麼是“芬太尼前體”的定義搞清楚,再談管控的事情。 第三點是芯片問題。 特朗普說,“我們的確討論了芯片。他們將與英偉達和其他公司討論購買芯片。” 這話的意思,是讓中國去找英偉達談芯片進口的事情,但最後能不能賣,決定權在美國政府手裡。 雖然沒把話說死,但顯然美國的立場已經有鬆動了,有可能會同意向中國出口尖端芯片(但不包括10月29日剛剛投產的英偉達Blackwell芯片)。 這顯然是一個巨大勝利。 現在中國AI產業如火如荼,但高性能芯片拿不到,國產的昇騰系列雖然也能用,產能卻一直不足。所以,不久後,中國會買一批高端芯片解燃眉之急,同時也不會放棄芯片的國產化進程。 第四點和第五點分別是對美投資和結束俄烏戰爭的問題,這兩個問題,特朗普說的非常模稜兩可。 根據彭博社的報導,中國在2025年9月中美馬德里貿易談判中提出1萬億美元投資計劃,以換取美國解除對中企限制。而中國商務部的通稿中“美方在投資等領域作出積極承諾”的表述,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 而特朗普的說法是,“通過這次會議,數千億、數萬億美元的資金湧入我國。”這些錢到底是說日韓的投資?還是說中國的投資?中國會投資多少錢?特朗普沒說,只能繼續觀察了。 俄烏問題同樣模糊,特朗普的說法是“我們將共同努力,嘗試解決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朗普顯然沒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讓中國施壓俄羅斯停戰。否則以特朗普的性格,早就嚷嚷開了。 當然,可能為了給自己找一點面子回來,特朗普還專門強調了,對中國關稅是47%。言外之意是對華關稅仍然很高,借此來顯示自己並沒有向中國讓步太多。 這47%是咋來的呢?其實完全不靠譜,就是把自己第一次任期的關稅又給疊加上去了而已。 特朗普第一任期給中國分四輪加了關稅,但都不是所有商品,而且一部分商品後來陸續進行了豁免,所以平均稅率大概是百分之十幾的樣子。但根據特朗普自己的算法,平均下來是27%,這樣加上今年的10%芬太尼關稅和10%基礎關稅,就是47%了,選擇這個數字,大概是為了致敬自己是第47任總統吧。 好吧,隨便特朗普怎麼說,他高興就好,反正中國肯定是不會按這47%的關稅交的。 對照中美的表述看下來,我們可以簡單總結一下: 1.中國用進口大豆,換來了美國放鬆芯片管制。 2.中國用進一步加強芬太尼前體的管制,換來了美國取消10%的芬太尼關稅。 3.中國用暫停稀土長臂管轄,換來了美國暫停50%穿透規則。 4.中美對等暫停港口稅。 二、 那麼,如何評價這次中美元首會晤成果呢? 其實吧,中美元首能坐在一起會晤,本身就已經說明問題了。特朗普這個人吧,非常喜歡玩“王對王”,喜歡元首直接談,這樣他就能使用自己的各種談判技巧,來拿到正常談判拿不到的東西。 可是中國呢?中國人習慣於開會研究、集體決策,喜歡讓下面人先談,下面人談好了,再讓領導出面拍板簽約。 所以中方能去韓國和特朗普會晤,本身就說明,雙方在吉隆坡已經達成共識了,只不過要等雙方元首在談判時最終確認和官宣而已。 這麼一看,與其字斟句酌地研究共識內容,不妨把眼光放長遠一點,看看談判中,在共識內容之外傳達出了什麼信息。 首先,就是中國對中美關係和貿易戰的定調。 請注意中國領導人的三段文字表述: 1“中美關係在我們共同引領下,保持總體穩定。” 2“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時而也會有摩擦,這很正常。” 3“中美元首作為掌舵人,應當把握好方向、駕馭住大局,讓中美關係這艘大船平穩前行。” 看到了嗎?哪怕中美之間劍拔弩張,各個環節都進入了競爭態勢,但中國仍然給出了中美關係“總體穩定”的評價,而且把最近的貿易戰視為“摩擦”,而不是戰爭。這就向特朗普傳達出一個信息:中國無意和美國走向全面對抗。 也正因為此,才要求特朗普發揮“掌舵”作用,不要被你手下的小人給帶偏了,破壞中美關係。 這個信息顯然被特朗普注意到了而且也認可了,所以他才會說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伙伴”這句 話。“伙伴”,相比拜登時期的“對手”乃至美國鷹派口中的“敵人”,已經好很多了。 其次,中國關於國際問題的態度。 中國領導人說:“當今世界還有很多難題,中國和美國可以共同展現大國擔當,攜手多辦一些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實事、好事。” 這話是啥意思?顯然,這是要向特朗普表明,中國和美國可以一起治理世界。 而特朗普似乎也同意這個觀點,說:“兩國攜手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很多大事”。特別是在中美會晤前一天,特朗普專門發了個文:G2 即將開會! G2是啥?簡單來說就是“兩國集團”,這個概念最初是2008年美國《外交》雜誌提出的,指中美兩國合作共同主導世界事務。當然,這個提法只是在學術圈流傳,並沒有進入實質性的兩國框架。 但現在呢?特朗普親口說了G2,就很耐人尋味了。 這不僅證明了美國承認了中國有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資格,而且似乎還在宣告:世界的新格局要來了,以前是五常治世界,現在是中美治世界了! 第三,減少中美誤判。 與以往中美元首會晤不太一樣的是,這次中國領導人在會晤中,專門介紹了十五五規劃,還強調說“中國的發展振興同特朗普總統要實現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是並行不悖的,中美兩國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榮。” 跟特朗普介紹十五五幹啥? 顯然,是為了讓特朗普清晰地了解十五五規劃的目標。 咱們都記得“中國製造2025”引發了美國的極度焦慮,認為中國是要取代美國,所以才對中國瘋狂打壓。 而現在呢?面對面向特朗普介紹五年規劃,就是讓特朗普了解中國的真正戰略意圖:中國人就想集中精力發展自己,讓老百姓都過上幸福生活,而不是要“挑戰誰、取代誰”。所以,你們美國人不要總抱着“迫害妄想症”來看中國,中國對取代美國真的沒興趣。 不管特朗普信不信吧,起碼話是說到了。 第四,就是台灣問題。 在此次會晤之前,其實關於台灣問題有很多傳言。 台灣方面希望特朗普當面勸說大陸承諾不對台動武,這樣“特朗普肯定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而《金融時報》則傳言說,中國要求特朗普明確表態反對台獨,而不是過去的“不支持台獨”。 不過,這兩個傳言,一個都沒實現,中美雙方壓根都沒提台灣的事。 說實話,這其實是個好事情。 台灣本就屬於中國內政,和美國毫無關係,為什麼要和美國人談呢? 美國過去一直用“台灣問題”作為一個籌碼,不高興了就炒作一下台灣問題,然後找中國換取好處。現在呢?中國壓根就不提台灣問題,美國也就沒有了要價的由頭,這樣挺好的。台灣問題是中國的事情,有中國的節奏,無論美國說什麼,做什麼,都無法阻礙統一進程。 所以,從這次中美元首會晤來看,中國應對美國的策略已經完全不同了。 特朗普為啥願意心平氣和坐下來談,而不是像對日本、韓國、烏克蘭那樣頤指氣使?不就是中國的反擊真的打疼了美國嗎! 特朗普之前一直覺得,只要禁運幾顆高端芯片,就能讓中國的先進製造業陷入癱瘓;只要逼產業回流美國,就能在成本和規模上與中國競爭;只要加點關稅,中國經濟就受不了,只能乖乖妥協。 而他從來都沒想過,中國的反制之劍,也能真正讓美國感受到疼。 中國已經用事實證明,中國完全可以對等對美國造成傷害,美國要想發展,靠威逼施壓是沒用的,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只能平等商談才行。 而這,就是這次會晤反映出的中國的最大改變與進步。 所以,雖然這次的會晤只是休戰而不是停戰,但中國已經證明了現有手段的有效性。那麼在下一步的中美博弈中,中國只會更加遊刃有餘。
    0 Comments·1 Shares·3K Views·0 Reviews
  • 详细说一下美国关税到底怎么算的:

    先说结论,对于大部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就是 20% 左右。

    最终关税公式= 基础税率(WTO成员国的标准关税税率) + 301关税(如果在清单内) + 232关税(如果在清单内) + 芬太尼关税(10%) + 对等关税(10%)

    不在301和232关税范围的产品(涵盖了大部分产品)
    最终关税 = 基础税率(0-3%) + 10%(对等关税) + 10%(芬太尼关税)

    232关税范围的产品(钢铝、铜、汽车零部件)
    最终关税 = 基础税率(0-3%) + 25%或50%(232关税) + 10%(芬太尼关税)

    301关税范围的产品(‌特朗普第一任期和拜登任期加征的关税)
    最终关税 = 基础税率(0-3%) + 7.5%至100%(301关税) + 10%(对等关税) + 10%(芬太尼关税)

    同时在301和232关税范围的产品(少部分产品)
    最终关税 = 基础税率(0~3%) + 7.5%至100%(301关税) + 10%(芬太尼关税) + 25%或50%(232关税)

    价值800美元及以下小包裹(跨境电商产品)

    最终关税 = 54% 的从价关税,或每件包裹 100 美元的从量关税。
    详细说一下美国关税到底怎么算的: 先说结论,对于大部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就是 20% 左右。 最终关税公式= 基础税率(WTO成员国的标准关税税率) + 301关税(如果在清单内) + 232关税(如果在清单内) + 芬太尼关税(10%) + 对等关税(10%) 不在301和232关税范围的产品(涵盖了大部分产品) 最终关税 = 基础税率(0-3%) + 10%(对等关税) + 10%(芬太尼关税) 232关税范围的产品(钢铝、铜、汽车零部件) 最终关税 = 基础税率(0-3%) + 25%或50%(232关税) + 10%(芬太尼关税) 301关税范围的产品(‌特朗普第一任期和拜登任期加征的关税) 最终关税 = 基础税率(0-3%) + 7.5%至100%(301关税) + 10%(对等关税) + 10%(芬太尼关税) 同时在301和232关税范围的产品(少部分产品) 最终关税 = 基础税率(0~3%) + 7.5%至100%(301关税) + 10%(芬太尼关税) + 25%或50%(232关税) 价值800美元及以下小包裹(跨境电商产品) 最终关税 = 54% 的从价关税,或每件包裹 100 美元的从量关税。
    0 Comments·0 Shares·2K Views·0 Reviews
  • 微软:OpenAI最新季度净亏损115亿美元

    微软因为OpenAI的投资亏损,财报上少了31亿美元;根据本周OpenAI组织架构调整披露,微软目前持股比例为27%。

    简单算一下,OpenAI上季度净亏损115亿美元。
    微软:OpenAI最新季度净亏损115亿美元 微软因为OpenAI的投资亏损,财报上少了31亿美元;根据本周OpenAI组织架构调整披露,微软目前持股比例为27%。 简单算一下,OpenAI上季度净亏损115亿美元。
    0 Comments·0 Shares·2K Views·0 Reviews
  • 中国对台海统一的全域压力测试已基本完成,美国针对台海议题的各类博弈手段几乎已悉数用尽。

    若此次关税博弈顺利落定,中国将彻底摆脱外部掣肘,无需动武便可直接启动司法程序——以法律为利器裁决“台独”分子,实现精准抓捕、逐个清算;所有与“台独”勾连的产业,要么强制割离“台独”链条,要么依法受到严厉制裁。

    厦门公安局那份《悬赏通告》的发布,堪称台海局势的“分水岭”。18名台湾“心战大队”骨干被实名列入红榜悬赏,赏金明码标价,宣告台海博弈从“口头威慑”迈入“司法实操”。过去大陆的“警告、红线、通牒”,如今已升级为“执行、逮捕、判决”,这绝非象征性施压,而是一场真刀真枪的法律交锋。

    “台独”不再是模糊的政治争议,而是明确的刑事罪行。赖清德仍沉迷于“岛内主导、美国背书”的虚幻泡影,却未意识到这纸通缉令已彻底击碎“台独”叙事。他妄图借“双十讲话”造势,殊不知这番言论反倒成了大陆启动司法程序的“信号弹”。

    国台办与外交部几乎同步发声,措辞罕见直白:“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混淆视听,渲染威胁。”这并非普通外交表态,而是对“台独”行径的法律定性——此后,凡宣扬“台湾不是中国的”相关言论,不再是单纯的“言论风险”,而是触及刑责的“犯罪风险”。赖清德的“国庆演讲”,最终沦为他自证其罪的“书面供状”。

    经济战线上,台湾已被美国推入深渊。特朗普政府推行的“20%+N”关税政策,让台湾制造业遭遇重创:纺织、石化、机床等支柱产业全面承压,机床行业税率高达24.7%,远超日韩同行业水平。为换取所谓“美方友好”,赖清德抛出2500亿美元采购计划,开放美国农产品市场,甚至拟将对美投资追加至4000亿美元——这一数额近乎台湾GDP的一半!但特朗普的回应却是再度启动“232条款调查”,计划对台湾半导体征收25%至50%的高额关税,让台积电的“美国梦”瞬间沦为“产业搬空噩梦”。

    2025年3月,台积电宣布累计对美投资达1650亿美元,这家全球顶尖芯片企业彻底沦为美国的“产业人质”。生产线外迁、新台币汇率飙升至28字头、中小企业利润归零,赖清德以2300万台湾民众的饭碗为赌注,换来的不过是美国的虚幻承诺。

    与此同时,大陆的布局从未停歇。10月2日,“海峡雷霆-2025A”军演全面展开,演练查证、拦截、扣押“一条龙”流程,完整复刻联合封控全链条。专家一语道破核心:“困住‘台独’的笼子已扎得够紧,这不是试探,而是对统一能力的实战验证——大陆已完成台海统一的全域压力测试。”

    • 政治上,彻底切断“独派话语”传播渠道,让“台独”言论沦为人人喊打的违法言论;

    • 经济上,精准反制“美台勾结”,以市场规则和关税杠杆斩断“台独”产业资金链;

    • 军事上,通过常态化演训和全域封控,完成对台海通道的全面压制测试。

    接下来,便是“法治收网”的关键阶段。解放军无需登陆作战,一份份通缉令、判决书便能让“台独”分子无处遁形。真正令“台独”胆寒的,从来不是导弹升空,而是法律传票的落地。

    反观美国,关税施压、产业转移、军购捆绑、农产品准入等牌已悉数打尽,其对台政策早已从“表面支持”蜕变为“极限榨取”,甚至逼迫台湾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5%至10%——这哪里是盟友相待,分明是明火执仗的掠夺!

    台湾早已不是美国的“伙伴”,而是其遏制中国发展的“棋子”。而大陆未动一兵一卒,便实现了对“台独”的三线合围:法理线将“台独”从政治争议转为刑事犯罪,经济线以市场力量打断“台独”资金供给,军事线以演训封控完成战略压制。

    正如学者所言:“战争从来不是统一的必然选项,法治才是最稳固的统一路径。”当“台独”分子成为司法追责对象,统一的逻辑便彻底改写——通缉令取代了战书,判决书成为了统一令。这便是新时代的大国智慧:不靠炮火轰鸣,不靠武力威吓,而是以制度之力、法律之威,收复土地、凝聚人心。

    此刻的台湾,经历的不是“战争边缘的试探”,而是“法治收网的实锤”;不是“统一前夜的酝酿”,而是“司法判决的启动”。美国的旧牌已然打光,“台独”的旧梦已然破碎,中国对统一路径的全面压力测试已圆满收官。接下来,无需开战,只需严格执行法律,“台独”分子一个也跑不了!
    中国对台海统一的全域压力测试已基本完成,美国针对台海议题的各类博弈手段几乎已悉数用尽。 若此次关税博弈顺利落定,中国将彻底摆脱外部掣肘,无需动武便可直接启动司法程序——以法律为利器裁决“台独”分子,实现精准抓捕、逐个清算;所有与“台独”勾连的产业,要么强制割离“台独”链条,要么依法受到严厉制裁。 厦门公安局那份《悬赏通告》的发布,堪称台海局势的“分水岭”。18名台湾“心战大队”骨干被实名列入红榜悬赏,赏金明码标价,宣告台海博弈从“口头威慑”迈入“司法实操”。过去大陆的“警告、红线、通牒”,如今已升级为“执行、逮捕、判决”,这绝非象征性施压,而是一场真刀真枪的法律交锋。 “台独”不再是模糊的政治争议,而是明确的刑事罪行。赖清德仍沉迷于“岛内主导、美国背书”的虚幻泡影,却未意识到这纸通缉令已彻底击碎“台独”叙事。他妄图借“双十讲话”造势,殊不知这番言论反倒成了大陆启动司法程序的“信号弹”。 国台办与外交部几乎同步发声,措辞罕见直白:“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混淆视听,渲染威胁。”这并非普通外交表态,而是对“台独”行径的法律定性——此后,凡宣扬“台湾不是中国的”相关言论,不再是单纯的“言论风险”,而是触及刑责的“犯罪风险”。赖清德的“国庆演讲”,最终沦为他自证其罪的“书面供状”。 经济战线上,台湾已被美国推入深渊。特朗普政府推行的“20%+N”关税政策,让台湾制造业遭遇重创:纺织、石化、机床等支柱产业全面承压,机床行业税率高达24.7%,远超日韩同行业水平。为换取所谓“美方友好”,赖清德抛出2500亿美元采购计划,开放美国农产品市场,甚至拟将对美投资追加至4000亿美元——这一数额近乎台湾GDP的一半!但特朗普的回应却是再度启动“232条款调查”,计划对台湾半导体征收25%至50%的高额关税,让台积电的“美国梦”瞬间沦为“产业搬空噩梦”。 2025年3月,台积电宣布累计对美投资达1650亿美元,这家全球顶尖芯片企业彻底沦为美国的“产业人质”。生产线外迁、新台币汇率飙升至28字头、中小企业利润归零,赖清德以2300万台湾民众的饭碗为赌注,换来的不过是美国的虚幻承诺。 与此同时,大陆的布局从未停歇。10月2日,“海峡雷霆-2025A”军演全面展开,演练查证、拦截、扣押“一条龙”流程,完整复刻联合封控全链条。专家一语道破核心:“困住‘台独’的笼子已扎得够紧,这不是试探,而是对统一能力的实战验证——大陆已完成台海统一的全域压力测试。” • 政治上,彻底切断“独派话语”传播渠道,让“台独”言论沦为人人喊打的违法言论; • 经济上,精准反制“美台勾结”,以市场规则和关税杠杆斩断“台独”产业资金链; • 军事上,通过常态化演训和全域封控,完成对台海通道的全面压制测试。 接下来,便是“法治收网”的关键阶段。解放军无需登陆作战,一份份通缉令、判决书便能让“台独”分子无处遁形。真正令“台独”胆寒的,从来不是导弹升空,而是法律传票的落地。 反观美国,关税施压、产业转移、军购捆绑、农产品准入等牌已悉数打尽,其对台政策早已从“表面支持”蜕变为“极限榨取”,甚至逼迫台湾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5%至10%——这哪里是盟友相待,分明是明火执仗的掠夺! 台湾早已不是美国的“伙伴”,而是其遏制中国发展的“棋子”。而大陆未动一兵一卒,便实现了对“台独”的三线合围:法理线将“台独”从政治争议转为刑事犯罪,经济线以市场力量打断“台独”资金供给,军事线以演训封控完成战略压制。 正如学者所言:“战争从来不是统一的必然选项,法治才是最稳固的统一路径。”当“台独”分子成为司法追责对象,统一的逻辑便彻底改写——通缉令取代了战书,判决书成为了统一令。这便是新时代的大国智慧:不靠炮火轰鸣,不靠武力威吓,而是以制度之力、法律之威,收复土地、凝聚人心。 此刻的台湾,经历的不是“战争边缘的试探”,而是“法治收网的实锤”;不是“统一前夜的酝酿”,而是“司法判决的启动”。美国的旧牌已然打光,“台独”的旧梦已然破碎,中国对统一路径的全面压力测试已圆满收官。接下来,无需开战,只需严格执行法律,“台独”分子一个也跑不了!
    0 Comments·0 Shares·1K Views·0 Reviews
  • 中美元首会晤10月30日中午结束,历时约1小时40分钟。据直播画面显示,会谈结束后,特朗普与习近平一同走出会场,面带微笑,并在分别时再次握手,简短攀谈。特朗普离开前还凑近习近平对他耳语,并亲自送习近平到车边。
    中美元首会晤10月30日中午结束,历时约1小时40分钟。据直播画面显示,会谈结束后,特朗普与习近平一同走出会场,面带微笑,并在分别时再次握手,简短攀谈。特朗普离开前还凑近习近平对他耳语,并亲自送习近平到车边。
    0 Comments·0 Shares·1K Views·0 Reviews
  • 中美元首预计于本月底在韩国首尔会晤,但华盛顿外交策略师担心,两国似乎铁了心要开打经济战,而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没有政策和战略,且茫无头绪。

    https://hot166.com/content/uploads/2025/10/19/paste_1760885986.png
    中美元首预计于本月底在韩国首尔会晤,但华盛顿外交策略师担心,两国似乎铁了心要开打经济战,而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没有政策和战略,且茫无头绪。 https://hot166.com/content/uploads/2025/10/19/paste_1760885986.png
    0 Comments·0 Shares·11K Views·0 Reviews
  • 【彭博社:中国出口繁荣无法阻止经济放缓】报道指出,中国本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7%,低于前三个月的5.2%。
    投资、工业产出、零售销售都趋弱(9月零售销售预计增长3%,工业产出增5%,均为年内最低)。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放缓,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制造业投资和地方政府支出疲软。
    中国新增外商直接投资下降近13%,创三年连续下滑。
    唯一亮点是出口强劲——今年迄今贸易顺差已达8750亿美元。
    彭博经济学家指出,北京面临结构性困境:增长动能衰退、房地产长期低迷、通缩压力加剧;外部环境也因美中科技与贸易摩擦而恶化。转型已非远期目标,而是迫切任务。
    https://hot166.com/content/uploads/2025/10/19/paste_1760881079.png
    【彭博社:中国出口繁荣无法阻止经济放缓】报道指出,中国本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7%,低于前三个月的5.2%。 投资、工业产出、零售销售都趋弱(9月零售销售预计增长3%,工业产出增5%,均为年内最低)。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放缓,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制造业投资和地方政府支出疲软。 中国新增外商直接投资下降近13%,创三年连续下滑。 唯一亮点是出口强劲——今年迄今贸易顺差已达8750亿美元。 彭博经济学家指出,北京面临结构性困境:增长动能衰退、房地产长期低迷、通缩压力加剧;外部环境也因美中科技与贸易摩擦而恶化。转型已非远期目标,而是迫切任务。 https://hot166.com/content/uploads/2025/10/19/paste_1760881079.png
    0 Comments·0 Shares·5K Views·0 Reviews
  • 10 月 14 日起,中国正式对所有“美国关联船舶”征收特别港口费—只要满足以下任一条件,都得交:

    悬挂美国国旗、美国公司拥有、美国公司运营、在美国建造,或者美国资本实质控制。

    首艘中招的是悬挂美国旗的 Manukai 号,净吨 11149 吨,按照每吨 400 元计算,被征收约 62.8 万美元。

    从明年 4 月起涨到 640 元,再到 880 元、1120 元,一年最多收 5 次。而且—只能用人民币支付。
    10 月 14 日起,中国正式对所有“美国关联船舶”征收特别港口费—只要满足以下任一条件,都得交: 悬挂美国国旗、美国公司拥有、美国公司运营、在美国建造,或者美国资本实质控制。 首艘中招的是悬挂美国旗的 Manukai 号,净吨 11149 吨,按照每吨 400 元计算,被征收约 62.8 万美元。 从明年 4 月起涨到 640 元,再到 880 元、1120 元,一年最多收 5 次。而且—只能用人民币支付。
    0 Comments·0 Shares·4K Views·0 Reviews
  • 中国美国造船业在产能、效率和技术迭代上已大幅落后,具体数据对比凸显中美差距:

    一、造船产能:中国是美国的232倍
    中国:2024年造船业三大指标(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占全球市场比例分别为 55.7%、74.1%、63.1%,连续15年全球第一。新造船订单量占全球 70%,手持订单量达 2.3454亿载重吨,船厂订单排至2030年。
    美国:2024年全球造船订单占比仅 0.2%,排名第19位;商船吨位占比 0.1%,远低于中国的 50%。造船能力不足中国的 1/200,年产量不足百万吨,军舰生产依赖少数船厂,缺乏规模效应。
    二、建造效率:中国速度碾压美国
    航母建造周期:中国福建舰(003型):从开工到下水耗时 5年(2017-2022),舾装周期 13个月,预计2025年服役,总周期约 8年。
    中国004型核动力航母:计划2025年下水,2027年服役,建造周期预计 7年(2020-2027)。
    美国福特级(CVN-79“肯尼迪”号):船坞建造周期 4年2个月(2015-2019),但舾装耗时 51个月,总交付时间延至2025年7月,远超中国福建舰。

    驱逐舰建造周期:中国055型驱逐舰: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单舰建造周期缩短至 18个月。大连造船厂可同时开工 4艘055型,并实现“一坞五舰”并行建造。
    美国阿利·伯克级(Flight III型):单舰建造周期长达 5-7年,且近年成本从 21亿美元飙升至 27亿美元,交付延迟普遍达 6-25个月。

    三、军舰交付数量:中国远超美国
    2017-2025年交付数据:中国:建成 22艘052D型驱逐舰 + 8艘055型驱逐舰 + 1艘076型两栖攻击舰 + 1艘福建舰航母。
    美国:仅建成 10艘伯克级驱逐舰,且因供应链问题导致 朱姆沃尔特级 3艘舰总耗时 15年(2009-2024),改造计划多次延期。

    未来计划对比:中国:004型航母预计2027年服役,005型和006型航母可能在2030年前后开工,采用核动力和电磁弹射技术。到2030年,中国海军预计拥有 4艘航母(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004型)。
    美国:2025财年计划未来30年年均成本 401亿美元,但舰队规模将在2027年降至 283艘的低点,之后缓慢增长。

    四、技术迭代:中国创新领先,美国问题频发
    电磁弹射技术:中国福建舰:采用三条电磁弹射轨道,技术成熟。
    中国004型航母:可能配置四条电磁弹射轨道,出动率提升 30%,且故障率低至 1/2000。
    美国福特级:电磁弹射器故障率高达 1/400,导致舰载机排队起飞,成为海军内部笑谈。

    核动力技术:中国:钍基熔盐堆技术能量密度是传统铀堆的 三倍,燃料周期长达 50年,可实现航母“全寿命免换料”。
    美国:福特级航母使用的A1B压水堆需每 25年更换燃料棒,造成每 18个月的战力空档。

    五、供应链与劳动力:中国完整高效,美国萎缩老化
    中国:2024年造船业就业人数超百万,生产效率持续提升,模块化建造技术成熟。
    美国:技术工人锐减至不到 14万,工人平均年龄 52岁,年轻人不愿进入船厂工作。供应链严重依赖国外(如日本钢板、挪威推进系统),基础设施老旧(如纽波特纽斯船厂焊缝裂纹问题频发)。
    中国美国造船业在产能、效率和技术迭代上已大幅落后,具体数据对比凸显中美差距: 一、造船产能:中国是美国的232倍 中国:2024年造船业三大指标(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占全球市场比例分别为 55.7%、74.1%、63.1%,连续15年全球第一。新造船订单量占全球 70%,手持订单量达 2.3454亿载重吨,船厂订单排至2030年。 美国:2024年全球造船订单占比仅 0.2%,排名第19位;商船吨位占比 0.1%,远低于中国的 50%。造船能力不足中国的 1/200,年产量不足百万吨,军舰生产依赖少数船厂,缺乏规模效应。 二、建造效率:中国速度碾压美国 航母建造周期:中国福建舰(003型):从开工到下水耗时 5年(2017-2022),舾装周期 13个月,预计2025年服役,总周期约 8年。 中国004型核动力航母:计划2025年下水,2027年服役,建造周期预计 7年(2020-2027)。 美国福特级(CVN-79“肯尼迪”号):船坞建造周期 4年2个月(2015-2019),但舾装耗时 51个月,总交付时间延至2025年7月,远超中国福建舰。 驱逐舰建造周期:中国055型驱逐舰: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单舰建造周期缩短至 18个月。大连造船厂可同时开工 4艘055型,并实现“一坞五舰”并行建造。 美国阿利·伯克级(Flight III型):单舰建造周期长达 5-7年,且近年成本从 21亿美元飙升至 27亿美元,交付延迟普遍达 6-25个月。 三、军舰交付数量:中国远超美国 2017-2025年交付数据:中国:建成 22艘052D型驱逐舰 + 8艘055型驱逐舰 + 1艘076型两栖攻击舰 + 1艘福建舰航母。 美国:仅建成 10艘伯克级驱逐舰,且因供应链问题导致 朱姆沃尔特级 3艘舰总耗时 15年(2009-2024),改造计划多次延期。 未来计划对比:中国:004型航母预计2027年服役,005型和006型航母可能在2030年前后开工,采用核动力和电磁弹射技术。到2030年,中国海军预计拥有 4艘航母(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004型)。 美国:2025财年计划未来30年年均成本 401亿美元,但舰队规模将在2027年降至 283艘的低点,之后缓慢增长。 四、技术迭代:中国创新领先,美国问题频发 电磁弹射技术:中国福建舰:采用三条电磁弹射轨道,技术成熟。 中国004型航母:可能配置四条电磁弹射轨道,出动率提升 30%,且故障率低至 1/2000。 美国福特级:电磁弹射器故障率高达 1/400,导致舰载机排队起飞,成为海军内部笑谈。 核动力技术:中国:钍基熔盐堆技术能量密度是传统铀堆的 三倍,燃料周期长达 50年,可实现航母“全寿命免换料”。 美国:福特级航母使用的A1B压水堆需每 25年更换燃料棒,造成每 18个月的战力空档。 五、供应链与劳动力:中国完整高效,美国萎缩老化 中国:2024年造船业就业人数超百万,生产效率持续提升,模块化建造技术成熟。 美国:技术工人锐减至不到 14万,工人平均年龄 52岁,年轻人不愿进入船厂工作。供应链严重依赖国外(如日本钢板、挪威推进系统),基础设施老旧(如纽波特纽斯船厂焊缝裂纹问题频发)。
    0 Comments·0 Shares·1K Views·0 Reviews
  • 美国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昨天给财政部长贝森特发了个短信,被人从后面拍到了…
    短信内容如下:
    只是提前通知一下。我得到了更多情报,但这非常不幸!我们昨天救助了阿根廷(美国给了阿根廷2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额度,并表示要购买阿根廷债券,以支持总统米莱),作为“回报”,阿根廷取消了谷物出口关税,降低了价格,并向中国出售了一大批大豆,而我们通常会在这个时候向中国出售(大豆)。
    大豆价格因此进一步下跌。这给了中国对我们更大的筹码…
    美国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昨天给财政部长贝森特发了个短信,被人从后面拍到了… 短信内容如下: 只是提前通知一下。我得到了更多情报,但这非常不幸!我们昨天救助了阿根廷(美国给了阿根廷2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额度,并表示要购买阿根廷债券,以支持总统米莱),作为“回报”,阿根廷取消了谷物出口关税,降低了价格,并向中国出售了一大批大豆,而我们通常会在这个时候向中国出售(大豆)。 大豆价格因此进一步下跌。这给了中国对我们更大的筹码…
    0 Comments·0 Shares·2K Views·0 Reviews
  • 看到尹錫悅和金建希出庭應訊的畫面,着實令人鼻酸,兩人仿佛都老了十幾歲。
    尹錫悅的頭髮少了,大部分呈現花白,身體瘦了一大圈,人也佝僂了。
    最重要的是眼神暗淡無光,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神釆。
    男人就是這樣,沒了外界的榮耀,就沒了自信,一瞬間便衰老了。
    金建希臉上戴著口罩,但明顯也是頭髮少了,花白了。
    關在拘留所,臉部不能補針,想必變化極大。
    女人愛美,戴上口罩,至少讓她維持住尊嚴,要求她拿下口罩的人,才是真正的缺乏人性。
    我真的同情這對夫妻了。
    前幾天,透過管道建議李在明,是否對這對同命鴛鴦,給予特赦。
    不過還沒有得到任何回饋。
    現在李在明的處境很艱難,來自川普的壓力大得不得了。
    原以為答應川普,四年內在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可以事緩則圓的。
    沒想到,現在川普獅子大開口,竟要韓國先拿出這筆巨款。
    李在明沒法同意這個不合理的需索,韓國外匯存底就4100億美元。
    如果真滿足川普的需索,韓國將面臨比96年金融風暴更嚴重的危機。
    所以在聯合國大會,川普約李在明吃飯,李在明知道這是鴻門宴,找個借口就給推了。
    不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川普篤定是不會善罷甘休,不依不撓的把韓國給榨亁。
    現在川普眼中,台灣和韓國都是凱子,都依賴美國的安全保護,自然讓川普予取予求。
    前些日子,川普命令FBI特工突襲搜索現代汽車的電池廠。
    當場就抓了近400個韓國工程師和技工。
    手銬腳鐐腰鏈,如重刑犯的關了七天,韓國外長趙顯苦求了半天才放人。
    李在明現在一定很後悔,他為了見川普,捨棄了去北京參加93大閱兵觀禮。
    又縱容韓國藝人辱華,以為對中國強硬,就可討好川普。
    其實他錯了,川普這人就是「貝戈戈」,跟他互動,一切講實力講利益。
    李在明正確的做法,是向中國靠攏,與朝鮮和解,這一來緊張的反而是川普了。
    那時韓國和川普才有得談。
    不過,不管怎樣,國內都要先團結。
    要團結,特赦尹錫悅夫妻是個好辦法,就看李在明如何抉擇了。
    看到尹錫悅和金建希出庭應訊的畫面,着實令人鼻酸,兩人仿佛都老了十幾歲。 尹錫悅的頭髮少了,大部分呈現花白,身體瘦了一大圈,人也佝僂了。 最重要的是眼神暗淡無光,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神釆。 男人就是這樣,沒了外界的榮耀,就沒了自信,一瞬間便衰老了。 金建希臉上戴著口罩,但明顯也是頭髮少了,花白了。 關在拘留所,臉部不能補針,想必變化極大。 女人愛美,戴上口罩,至少讓她維持住尊嚴,要求她拿下口罩的人,才是真正的缺乏人性。 我真的同情這對夫妻了。 前幾天,透過管道建議李在明,是否對這對同命鴛鴦,給予特赦。 不過還沒有得到任何回饋。 現在李在明的處境很艱難,來自川普的壓力大得不得了。 原以為答應川普,四年內在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可以事緩則圓的。 沒想到,現在川普獅子大開口,竟要韓國先拿出這筆巨款。 李在明沒法同意這個不合理的需索,韓國外匯存底就4100億美元。 如果真滿足川普的需索,韓國將面臨比96年金融風暴更嚴重的危機。 所以在聯合國大會,川普約李在明吃飯,李在明知道這是鴻門宴,找個借口就給推了。 不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川普篤定是不會善罷甘休,不依不撓的把韓國給榨亁。 現在川普眼中,台灣和韓國都是凱子,都依賴美國的安全保護,自然讓川普予取予求。 前些日子,川普命令FBI特工突襲搜索現代汽車的電池廠。 當場就抓了近400個韓國工程師和技工。 手銬腳鐐腰鏈,如重刑犯的關了七天,韓國外長趙顯苦求了半天才放人。 李在明現在一定很後悔,他為了見川普,捨棄了去北京參加93大閱兵觀禮。 又縱容韓國藝人辱華,以為對中國強硬,就可討好川普。 其實他錯了,川普這人就是「貝戈戈」,跟他互動,一切講實力講利益。 李在明正確的做法,是向中國靠攏,與朝鮮和解,這一來緊張的反而是川普了。 那時韓國和川普才有得談。 不過,不管怎樣,國內都要先團結。 要團結,特赦尹錫悅夫妻是個好辦法,就看李在明如何抉擇了。
    0 Comments·0 Shares·3K Views·0 Reviews
  • 【與朱克伯格同名多次遭無故封號 美國律師起訴Facebook】美國印第安納州律師馬克·朱克伯格因與Facebook創始人同名,多次遭無故封禁社交賬號,終於忍無可忍提起訴訟,向Facebook索賠。
    馬克是一名專攻破產訴訟的律師,為擴大業務在Facebook註冊了實名個人賬號,並支付1.1萬美元的推廣費。然而,他在過去8年裏5次遭封號,原因是該平台誤以為他冒充創始人朱克伯格。馬克表示,自己早在38年前就以「馬克.朱克伯格」的名字執業,首次被封號時也提交了多份身份證明並獲得解封,但Facebook官方卻繼續犯同樣的錯誤。
    馬克經常被網友及各種機構誤認為Facebook創始人朱克伯格,甚至專門創建了一個網站記錄此類事件,包括華盛頓州政府想要起訴朱克伯格卻誤傷馬克。
    【與朱克伯格同名多次遭無故封號 美國律師起訴Facebook】美國印第安納州律師馬克·朱克伯格因與Facebook創始人同名,多次遭無故封禁社交賬號,終於忍無可忍提起訴訟,向Facebook索賠。 馬克是一名專攻破產訴訟的律師,為擴大業務在Facebook註冊了實名個人賬號,並支付1.1萬美元的推廣費。然而,他在過去8年裏5次遭封號,原因是該平台誤以為他冒充創始人朱克伯格。馬克表示,自己早在38年前就以「馬克.朱克伯格」的名字執業,首次被封號時也提交了多份身份證明並獲得解封,但Facebook官方卻繼續犯同樣的錯誤。 馬克經常被網友及各種機構誤認為Facebook創始人朱克伯格,甚至專門創建了一個網站記錄此類事件,包括華盛頓州政府想要起訴朱克伯格卻誤傷馬克。
    0 Comments·0 Shares·3K Views·0 Reviews
More Results
Upgrade to Pro
Choose the Plan That's Right for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