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惠AI需求強勁,四大雲端業者CSP本次法說亦上修2025/2026年之資本支出,有利於台股龐大的AI供應鏈。(圖片來源/IEA)
國際股市5月至10月走勢偏多,多數指數同步收漲。進入11月以來,情勢略有轉變,各國指數呈漲跌互見的狀況。受到聯準會主席於10月例會記者會發言略偏鷹派影響,加上AI估值可能偏高的疑慮仍在,日本、韓國、美國(費半與NASDAQ)等10月大漲的指數進入盤整或修正,10月收跌的股市出現反彈。
台股狀況類似,10月大漲的電子股於11月上旬下跌1.6%,劣於加權指數之下跌1.3%。10月表現較佳的「其他電子」、「電腦及週邊」等電子次族群領跌,應是漲多後乖離過大,暫時降溫整理後,有利於維持中長期偏多格局。加權指數於上週回測一度月線,週一(11/10)收漲,重新站上5MA,均線呈多頭排列,多方略勝一籌。後續仍以偏多操作為主,但若出現中長黑摜破月線(20MA),可適度減碼。
預期2026降息五碼,但今年12月降息機率大降
美國10月ISM製造業PMI較9月下降0.4ppts至48.7%,低於市場預期的49.0%,主要受生產指數與存貨指數下滑2.8/1.9ppts所致。新訂單、出口訂單、未完成訂單均較9月改善,但仍處於收縮區間,需求回溫有限。價格指數自4月高點 69.8%滑落至58.0%,反應通膨壓力仍存,但漲勢已趨緩。就業指數自7月連續四個月回升,但67%的受訪企業表示,目前以控制人力為主而非擴大招聘。
聯準會10月例會決議將政策利率調降1碼至3.75-4.00%,符合市場預期。決策過程中出現兩票立場相反的反對票,Stephen Miran贊成降息2碼,堪薩斯Fed主席Jeffrey Schmid則認為不應降息。資產負債表方面,縮表(QT)確定自2025/12/1起結束,並將調整其結構,改以短期公債為主。
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在記者會中表示,2025年初以來已降息150bps,目前利率已接近中性利率範圍,部分委員傾向暫時觀望。在缺乏CPI等官方數據的狀況下,採取謹慎行動是合理的選擇,不能預設12月必定會降息。
市場認為Powell的發言偏向鷹派,在記者會後,12月例會降息機率急速下降。然而,Powell任期於2026年5月結束,自6月起,川普任命之新任主席將貫徹其大幅降息之理念,投顧預期2026年聯準會將降息5碼,有利於債券等固定收益商品。
四大CSP巨頭上修今、明年資本支出,有利台股AI供應鏈
美股3Q25財報法說已進行過半,自10月初開始公告財報以來,標普500成分股盈餘預估呈持續上修趨勢,顯示財報多數優於預期。研究機構LSEG預估標普500成分股3Q25盈餘年增13.8%,科技股盈餘年增25.3%,表現最佳,金融、通訊、原物料、不動產等產業成長幅度亦超過雙位數。預估4Q25盈餘年增率7.7%,2025/2026年盈餘年增率11.6%/14.1%。
Apple於10/29公布上季(FY4Q25)財報,營收與盈餘都優於市場預期。本季(FY1Q26)進入旺季,公司預估營收年增約一成,優於預期之中高個數年成長,營收占比超過五成的iPhone銷售成長超過一成,為本季成長主力。
Microsoft、Google、Amazon與Meta等北美四大CSP同步於10月下旬舉行財報法說,四大CSP上季營收與盈餘皆優於預期,本季營收展望亦屬強勁,預估4Q25營收年增率皆超過一成,優於其他科技次產業。
受惠AI需求強勁,四大CSP本次法說亦上修2025/2026年之資本支出,有利於台股龐大的AI供應鏈。
台灣10月PMI轉強,預估Q4出口可創歷史新高
台灣10月製造業PMI為50.3%,較上月回升2.0ppts,重新站回50榮枯線之上。五項組成項目中,生產、新增訂單數量指數上升幅度較明顯,10月數值為53.2%與51.1%。五項組成項目中,生產數量及新增訂單數量升幅較大,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上升至52.6%,人力僱用數量指數持平於47.5%,存貨指數下降至47.0%。
另外,在六大產業當中,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指數上升至51.8%,表現最佳。電子暨光學產業指數上升至49.7%,已接近榮枯線50%,反映AI需求及資本設備投資具支撐力道。
台灣10月出口618億美元,年增49.7%,不但首度突破600億美元且創下史上新高。前10月出口5,145億美元,年增31.8%。前10月出口以「資通與視聽產品」表現最佳,出口金額1,963億美元,年增高達78%,出口金額占比由2024年同期之28.3%上升至38.2%,取代「電子零組件」成為出口第一大品項。
AI熱度不減,財政部預估11-12月出口續強,第4季出口將再創單季歷史新高,全年出口有望突破6,000億美元。
AI仍處成長期,封測、資料中心、ASIC全面受益
AI為科技股中最具成長力道的次產業,目前除了各大企業積極介入外,各國政府加速投入國家級資料中心建置,預計自2026年起放量。OpenAI於Sep-25宣布未來三年將在美國新增五個資料中心,後續將拓展至十餘個國家。歐洲各國已感受到主權AI的重要性,英美兩國已簽署《科技繁榮協議》,預計將帶動矽谷企業投資潮湧入英國,總額超過420億美元。
目前仍在AI的成長期,相關的半導體設計與製造最受重視。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將以去瓶頸方式增加產能,目前AP8一期可建置至多11-12萬片CoWoS月產能,然考量技術發展與財務因素,台積電未來將有更多CoWoS外包。受益於台積電CoWoS外溢需求,日月光矽品及Amkor 2026年CoWoS產能將提升至170K/150K,較2025年成長近三倍。封測廠由過往之後段加工者躍升為異質整合的夥伴,近期在應對客追單壓力下,台積電首度釋出CoW外包訂單予矽品。
根據供應鏈調查,投顧預估2026年GB300出貨量約6.5萬櫃+VR出貨量約1.5萬櫃,整體GB+VR出貨量將達8萬櫃,較3Q25預估出貨櫃數6萬櫃顯著上修,持續看好鴻海、廣達及緯創為主要受惠ODM個股。GPU計算能力強大,但亦有耗能與價位偏高的缺點,大型CSP逐漸轉向自行設計ASIC,ASIC伺服器出貨量後勢看好,組裝廠將直接受惠。
投顧預估2025/26年ASIC晶片出貨5.5M與9.3M顆,年增69%,主要成長動能來自Google TPU的強勁成長,AWS Trainium系列及Meta MTIA需求亦有不少貢獻。投顧看好AWS主要ODM供應商緯穎以及Meta MTIA主要ODM廣達。
更多信傳媒報導
從AI晶片到伺服器 聯發科、和碩的10月營收穩健 摩根士丹利6天賣股變現超過60億
思想坦克》通訊與AI的結合—從Nvidia投資Nokia 談起
三商壽補足缺口需200億 玉山金董座:以RBC 250%為目標 3年內無現金增資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