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斯克預計,特斯拉超大型晶圓廠的初始產能將達到每月10萬片晶圓,最終將擴大到每月100萬片。(圖片來源/CNBC)
xSpace、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近日表示他將建造一座巨大晶圓廠,年產能100萬片晶圓,以滿足人工智慧(AI)和機器人科技的需求。
這種罕見的言論引起市場熱議,8日在台灣訪問的AI教父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也評論說,若馬斯克要做到台積電(TSMC)的水準,幾乎不可能,他認為,目前全世界想要追上台積電的技術恐怕還很難
對此,科技業分析師郭明錤在社群媒體X發文說,在特斯拉最新的股東會發言,驗證他先前對馬斯克在半導體佈局的分析與預測。
郭明錤的重點討論如果台積電在供應上沒問題,為什麼馬斯克還想蓋特斯拉(Tesla)的晶圓廠?
郭明錤舉出三個原因
首先是地緣政治。馬斯克公開表達過對半導體產能高度集中在台灣的擔憂。即便到2030年,台積電在美國的先進製程與封裝產能仍有限,特別是先進封裝,可能頂多佔全球的10%。他相信馬斯克也意識到這件事,所以他才會說「然後你還要解決記憶體和封裝問題。」
其次是研發支援與生產彈性。郭明錤預計特斯拉未來將有很大的成長潛力,但對現在的台積電而言,特斯拉就是一個二線客戶,因此Tesla在台積電得到的研發支援與生產彈性肯定低於一線客戶如蘋果、輝達(Nvidia)等,這也是為何特斯拉將AI6訂單轉移至三星的主因之一。而解決這個問題的終極手段,就是擁有自己的晶片工廠。
最後是整合優勢。郭明錤指出,馬斯克的新技術與產品,往往位處人類技術前沿,若能依自身需求客製化關鍵設計與製造環節 ,晶圓廠就是其中一個關鍵,有利高度整合最終產出並最大化垂直整合效益。
美國媒體《Axios》報導,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上周四(11月6日)表示,他預計公司需要建造一座超大型晶圓廠,以實現製造自動駕駛汽車和人形機器人的宏偉目標。
馬斯克給計畫建造的新廠取名「特斯拉TeraFab」,他說「我看不出還有什麼其他方法能夠達到我們所需的晶片產量,我認為我們不得不建造一座巨型晶片工廠。」
初期每月生產10萬片晶圓
特斯拉此舉極為罕見,因為目前大多數先進晶片的製造都由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等少數幾家製造商完成。特斯拉目前從輝達等公司採購晶片,同時也自主設計晶片。
特斯拉與包括三星和台積電在內的晶片製造商簽訂生產協議,馬斯克上周四在德州舉行的特斯拉年度股東大會透露,該公司也可能與英特爾達成協議。
馬斯克預計,特斯拉超大型晶圓廠的初始產能將達到每月10萬片晶圓,最終將擴大到每月100萬片。作為對比,台積電表示,2024年全年晶圓產能達到1700萬片,相當於每月約142萬片。
這位世界首富沒有透露預計何時需要這樣一座工廠,也沒有說明選址在哪裡,只是說「它就像超級工廠,但規模更大。」他指的是該公司目前用於生產汽車和電池的超級工廠。
特斯拉在研發設計自家晶片
馬斯克最近花很多時間與特斯拉的晶片設計團隊在一起,他們正在研發一款專用於內部用途的晶片。他說,該公司正在研發晶片,其功耗約為輝達Blackwell晶片的三分之一,性能「大致相當,成本卻不到十分之一」。
馬斯克稱讚輝達的晶片,但也指出它的缺點是無法適用多種不同的用途,而特斯拉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專門設計晶片。
特斯拉計劃將這些晶片應用於諸如Cybercab(一款沒有方向盤和踏板的無人駕駛汽車)和Optimus(一款人形機器人)等產品中。
馬斯克在股東大會上對Optimus的未來做出幾項大膽的承諾,其中包括:「比最優秀的外科醫師更擅長」進行外科手術,「消除貧窮」,「將經濟規模擴大10倍甚至更多」,每一個Optimus的最終成本將控制在2萬美元以內。
他還補充說,將於4月開始生產Cybercab。馬斯克也表示,特斯拉電動汽車很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讓司機能夠邊開車邊發簡訊,目前,特斯拉駕駛員必須將視線集中在路面上。
更多信傳媒報導
財富必修課》四大CSP巨頭上修資本支出 AI設備與封測動能不減 有利台股供應鏈
從AI晶片到伺服器 聯發科、和碩的10月營收穩健 摩根士丹利6天賣股變現超過60億
思想坦克》通訊與AI的結合—從Nvidia投資Nokia 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