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由商务部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合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全球领导力学院承办的第八届虹桥论坛“开放贸易与安全发展”分论坛在国家发展中心(上海)举行。论坛直面全球经贸核心议题,邀请中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经贸体系。

期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杰弗里·萨克斯发表视频演讲,他指出,国际贸易是实现共同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并批评美国以政治目的打压中国,背离开放与合作的原则。萨克斯高度评价中国坚持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宪章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立场。他强调,中国在绿色与数字技术领域的创新正为全球生态安全与共同发展提供新动力。

以下为观察者网整理的萨克斯教授演讲文字稿,未经演讲者本人校阅,仅供读者参考。

杰弗里·萨克斯:

大家好,我是杰弗里·萨克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同时担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

我非常荣幸能参加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也很高兴受邀就“开放贸易与安全发展”这一主题发表看法。

让我从一个最基本的观点讲起——国际贸易是实现世界共同繁荣的道路。数个世纪以来,国际贸易一直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技术进步与贫困国家追赶富裕国家的重要动力。

早在250年前,国际市场经济研究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就提出,通过开拓国际市场,世界各地区能够互相协助满足彼此的经济需求与愿望,从而提升全球的财富水平,并通过专业化的分工提高效率与生产力。因此,国际贸易是经济发展的引擎。

当然,中国正是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明。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实现了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引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从一个贫困国家成长为按现价国际元计算的世界最大经济体,也绝对是一个在科技与创新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的经济体。中国的崛起,也让全世界能够实现朝绿色化与数字化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满足了实现生态安全的需求。

因此,贸易是经济增长之源,是通往实现安全发展的道路。然而,如今它正受到攻击——主要来自美国。美国并不是因为开放贸易不利于发展或损害了自身经济利益而发动这种攻击,而是出于政治动机。美国政治领导人利用关税政策、出口管制、科技禁令等手段,试图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崛起。这并非出于合理的战略考虑,而更多出于嫉妒与零和思维。

当地时间10月3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终止特朗普全面关税政策决议

换句话说,美国出于政治理由,背弃了开放贸易的原则,而这些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我们可以回溯到十年前,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章,揭示了这种令人遗憾的政策转向。该文发表于2015年3月,题为《调整美国对华大战略》。其中写道:

“维护美国在全球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应继续作为美国21世纪大战略的核心目标。要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保持这一地位,美国必须:

振兴自身经济,培育那些能够赋予美国相对他国的不对称经济优势的颠覆性创新;

与盟友及伙伴建立新的优先贸易安排,通过有意识排除中国的方式来强化彼此收益;

重新构建一个包含盟友的技术管制体系,以阻止中国获得可能对美国及其伙伴造成严重战略损失的军事与战略能力;

加强中国周边地区美国盟友的政治与军事实力,不顾中国反对也要提升美军在亚洲边缘地带有效投射军力的能力;

同时,在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领域以不同方式保持美中合作。”

换言之,这篇文章主张,美国应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和科技政策来遏制中国。遗憾的是,过去十年间美国的确照此行事:如单方面对中国加征关税、实施技术禁令、施加制裁、限制投资、打压中国领军企业。这一切持续了整整十年。

当然,这些政策根本没有奏效,反倒形成了“回旋镖”——孤立了美国经济,由于特朗普时期的激进贸易政策导致美国在外树敌更多,也损害了世界共同繁荣的基础。

而中国对此的回应令人欣慰。中国的领导层始终强调:开放贸易关乎全人类的利益。中国主张维持一个以多边体制为核心的国际秩序,维护世界贸易组织的有效性与全球既有规则,而不是像美国那样以单边方式,出于狭隘与自私的目的制定所谓“规则”,以维系自身霸权。

中国明确表示:即便美国走向保护主义,中国也绝对会继续坚持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捍卫《联合国宪章》中“不威胁他国、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中国对非洲、亚洲其他国家以及拉丁美洲的伙伴都做出了承诺:将继续推进开放贸易与互利投资。

“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它致力于打造高科技、生态友好型、数字化的基础设施网络,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与此同时,中国还提出了多项全球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及最近推出的全球治理倡议。这些举措表明,中国并不追求像美国那样的霸权或“主导地位”,正如外交关系委员会2015年那篇文章为美国出谋划策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