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陆军步兵司令阿奇博尔德·默里将军最初估计战争持续时间时说道,“如果进展顺利,战争将持续三个月;如果进展不顺利,或许会持续八个月,” 实际上,这场战争持续了四年。
事实上,战争本身就充满高度的“不确定性”,而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却未能意识到这一点,他往往在政治和国际关系领域像在经济领域一样迅速取得成功。
自竞选连任以来,他就誓言要结束世界各地的战争,包括俄乌战争。他夸张地声称自己可以在就任总统后“24小时内”结束这场战争。然而,即使在赢得大选近10个月后,他仍未能做到这一点。
这种谬论正是“升级阶梯”理论的基础,该理论认为“没有人能跌到顶端”。该理论假设冲突各方按照“循序渐进”的政策,在升级过程中逐步提升具体且平等的阶梯,而不会跨越升级门槛,从而导致全面公开冲突。
在俄乌战争中,美国试图将冲突控制在一个临界点内,以防止其滑向与俄罗斯的直接对抗。然而,如果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则可能面临俄罗斯难以预测的反应。
相比之下,莫斯科并不愿意放弃吞并其占领的乌克兰领土的要求,并试图以类似的升级措施回应美国的威胁,双方都在竞相避免包抄对方。
战斧:它能让克里姆林宫屈服吗?
美国政府在处理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问题上表现出前后矛盾。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俄关系有所回暖,欧盟在联合国谴责乌克兰战争的决议也遭到反对。然而,普京总统在结束战争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似乎让特朗普感到沮丧。
因此,特朗普的言论从讨好莫斯科转向威胁对其贸易伙伴中国和印度实施进一步制裁和关税,甚至威胁要向基辅运送战斧导弹。
战斧导弹是一种远程亚音速巡航导弹,通常从海上发射,用于攻击敌方腹地目标。它们由喷气发动机驱动,设计用于低空飞行。现代版本的射程约为1600公里,每枚导弹的成本高达250万美元。
凭借如此强大的射程,乌克兰获得这些导弹后,距离基辅仅约 800 公里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将处于其射程之内,此外,基辅目前无法用这种破坏性强、精确度高的弹药瞄准的后勤中心、机场和指挥中心也将处于其射程之内。
但射程并非该系列导弹的唯一优势。除了远射程外,它们还集成了多种优势,例如能够低空飞行以躲避雷达探测以及多层制导系统。这使得它们成为军事规划人员打击敏感目标的首选工具,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射平台的风险。
最显著的战术优势在于其能够在飞行过程中进行制导和更新。导弹可以重新定向或暂停攻击,直到获得更准确的目标信息,甚至在情况发生变化时中止攻击。
这种灵活性使指挥官能够实时调整计划,从而降低造成不必要的附带损害或击中错误目标的可能性。
然而,“战斧”导弹的有效性离不开为其提供支持的情报和后勤基础设施。当导弹与侦察、监视、通信和指挥控制系统集成时,安全的轨迹规划和目标更新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任务成功的可能性并降低作战风险。
换句话说,数量和技术能力本身并不能决定军事优势。相反,它们决定了基辅在获得导弹后能够获得的军事效能,以及如何妥善运用这些导弹来应对冲突。
这里的效能指的是将资源转化为战场实际力量的能力。因此,武器的潜在能力与一个国家在战场上实际能够取得的成果之间存在差异。在这一框架下,强调了整合军事活动水平以取得切实成果的重要性,一方面要限制对手的对抗措施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将所有这些成果运用到国际外交战区。
在作战方面,战斧导弹通常从舰艇和潜艇发射,而乌克兰并不拥有这些武器。虽然较新的型号可以使用台风发射器从陆地发射,但这些发射器在美军中数量稀缺,每个发射器的成本高达620万美元。
美国愿意放弃多少枚导弹也难以确定。尽管美国总统最初威胁要向乌克兰发射“几千枚”导弹时表现出热情,但有报道称,发射的导弹可能不超过50枚,这再次凸显了现实与特朗普宣传威胁之间的差距。
因此,战斧导弹对乌克兰有效性的最大弱点在于其数量有限。虽然需要大量的导弹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迫使俄罗斯改变其行为并走向停止战争,但俄罗斯的行为却并非如此。

莫斯科的选择有限
按照升级逻辑,这一威胁被归类为针对普京的战略信息,旨在迫使其改变强硬立场。然而,它可能引发俄罗斯超出特朗普政府预期的回应。普京表示,基辅采购“战斧”导弹将代表“升级的全新阶段”,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也表达了同样的警告。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轰炸不断升级,以及最近无人机飞越欧盟国家,欧盟国家指责莫斯科应对此负责,这进一步强化了这些警告。
当采取升级措施向对手施压时,其目的是遏制对手的势头,并找到缓和局势的方法。然而,这也可能激怒对手,迫使其采取类似或更严厉的升级回应,或许是为了维持威慑平衡。失去对事态发展控制的危险就在于此,尽管战争的势头自然会导致人们失去意识,但冲突各方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俄罗斯如今几乎没有升级的选项。威胁使用其核武库曾经有效,但现在已不再有效,因为反复使用削弱了其效力。除了持续的地面攻击外,俄罗斯军队还在继续用大量导弹和无人机轰炸乌克兰的城市和基础设施。
然而,威胁将冲突扩大到欧洲目标或许是俄罗斯目前的最佳选择,即使这种做法仅限于威胁和恐吓,也必然存在欧洲做出不计后果反应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克里姆林宫正在利用战略导弹试验来加强其宣传威胁,并提升其谈判地位。
为此,普京于2025年10月22日进行了一次涉及陆、海、空三军的战略核力量演习。俄罗斯军队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了一枚“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从布良斯克核动力潜艇发射了一枚“锡涅瓦”导弹,并从图-95MS战略轰炸机发射了巡航导弹。
俄罗斯副外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将这些演习描述为回应北约“侵略政策”的“军事措施”。
然而,回顾俄罗斯类似的军事活动,我们发现这些演习是年度例行演习。莫斯科在过去三年中也曾进行过类似的演习,而且在10月份也进行过,这使得其控制性措施的效果下降,并将注意力转向了其他切实可行的方案。
特朗普的严肃性引发质疑
在数周的威胁之后,也就是2025年10月17日,特朗普在白宫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晤前几个小时,宣布了双方计划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新一轮峰会的计划。此前,特朗普与普京通了电话。
在与泽连斯基会晤后,美国总统坚称,俄罗斯总统希望结束战争,这是一个显著的语气转变,从升级的紧张局势转向和解。
然而,特朗普后来取消了此次会晤,称在俄罗斯拒绝做出让步后,他不想举行所谓的“浪费时间的会晤”。白宫官员声称,“近期”没有特朗普与普京会晤的计划,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与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于10月20日通话之后,拉夫罗夫在通话中坚持要求乌克兰放弃对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的控制。
随后,美国财政部于10月22日宣布,美国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已对俄罗斯实施额外制裁。特朗普政府还解除了对乌克兰使用“风暴阴影”导弹袭击俄罗斯领土的限制。与此同时,布良斯克州一家生产火药、炸药和火箭燃料部件的化工厂也遭到了打击。
这些决定表明了美国升级行动的性质及其所坚持的底线,即通过经济手段和军事措施相结合,增强乌克兰在战场上施压的能力,希望迫使普京做出让步。
美国政府的行动与其在近期达成加沙协议后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努力相符,其做法是向莫斯科施压,但又不至于升级为与俄罗斯的直接对抗。这让人怀疑特朗普威胁援助基辅的诚意。随着乌克兰问题在与中国的对抗中挤占了白宫在太平洋地区的优先事项,这种怀疑情绪愈发强烈。

艰难的和平
显然,美国并不想与俄罗斯全面对抗。其首要任务是防范中国的崛起。因此,尽管特朗普未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美国仍努力控制俄乌冲突,力图找到解决方案,以巩固其“和平缔造者”的形象。
相比之下,俄罗斯在乌克兰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并非为了在与北约的对抗中重蹈覆辙,而是为了保住其在一场它认为会迅速轻松的战争中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
因此,如今实际行动空间似乎十分狭窄,促使特朗普政府选择降低战斗强度,而不是彻底解决冲突并长期加强对乌克兰的威慑力。然而,特朗普政府坚持不将俄罗斯对领土,尤其是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的占领合法化。这种方案与其说是和平,不如说更接近于停战;它停止了战斗,但却未能解决潜在的冲突。
令人震惊的是,华盛顿正在背离其对欧洲和北约的承诺,转而采取更为激进的“美国优先”政策,将美国与盟友的关系建立在“美国利益”而非共同承诺和保障的基础上。这可能会在北约内部造成真正的分裂,并满足俄罗斯在这方面的期望。
欧洲的担忧反映了美欧关系性质的变化,以及欧洲大陆各国首都正转变为白宫的政治对手,其原因在于双方在利益、优先事项和应对挑战的方式上存在分歧,无论是在国防和经济领域,还是在与俄罗斯的关系,亦或是中东政治领域。
“美国优先”政策将强化欧洲更加独立的定位,从而限制华盛顿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这种分歧最显著的体现或许是欧洲在国际舞台上崛起,成为更加独立、更加大胆的一极,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更加坚定地对抗俄罗斯,并与美国利益展开竞争。许多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都反映了这一点,这些研究探讨了美国对欧洲及其他盟友安全保障的可靠性,以及如何在不受美国影响的情况下保卫欧洲大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