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本周,印尼官方宣布已经签署了购买歼-10战斗机的合约,这是我国在国际防务市场上又一个重要成果。我们不妨以此为开头,探讨一下中国对外军援军贸应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和复兴大业。

从历史角度来看,冷战中,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军事援助和军事贸易来干涉他国内政,社会主义阵营也利用军援军贸来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事业。

尤其是中东地区,可以说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在两大阵营支持下的军备竞赛就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例证。

从1960年代以色列获得“百人队长”坦克,埃及、叙利亚获得AT-3反坦克导弹,以色列获得“幻影3”战斗机,埃及、叙利亚获得米格-21,到最高潮的1973年双方在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上打了规模堪比库尔斯克会战的超大规模坦克对抗。

当年法国幻影3就是靠着以色列在中东战场上的战绩打开国际市场

可以说,双方在冷战期间如果仅从获得外来先进技术的角度而言,并未拉开很大差距;当然到了80年代,苏联本身技术上已落后西方,以色列获得美国F-15、16战斗机后对叙利亚手中的米格-23ML、米格-21bis等苏联的“三代半”、“二点半”战斗机构成了代差优势,形成了今天我们熟悉的以色列空军可以轻易碾压周边国家的形势,而这种形势至今仍然没有改变的迹象。

与陆军装备相比,空军装备和历史上的海军战舰有类似之处,那就是即便是整体综合国力比较弱、技术和国家组织形式比较落后的国家,也可以通过购买先进装备,建立人数较少但“独立”于社会的精英军事力量,来与实力较强的对手进行对抗。

19世纪,我国的北洋水师就是一个典型,虽然最后甲午战争没有打赢,但历史学家无不注意到,北洋水师培养的相关技术人才、军事人才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相当的引领作用,并且北洋的失败很大程度上也在于清廷注意到这样一支“超越时代”的军事力量对于腐朽落后的大清王朝本身就是一个威胁。后来,清朝编练北洋新军并最终亡于新军,也说明确实如此。

从组织能力、动员能力、社会形态等角度而言,阿拉伯国家相比以色列是落后的,由于历史、信仰、政治原因,至今这些国家仍存在大量前现代元素,当年风起云涌的阿拉伯复兴党也从未打算真正实现彻底的社会改革,与王公贵族们相比无非是一次改朝换代,只是更多引入了一些近代西方和苏联提供的现代元素,但最终这种不彻底的改革无法解决阿拉伯社会的根本问题。

而且在这个改革过程中,军事精英们很快凭借着他们更早获得“现代化”——不仅仅是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更因为整个军队体系就如同上面所说的那样,是超脱于、领先于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军事精英阶层,因此他们很快在各个复兴党国家掌握了实权,建立了军政府。

印巴两国和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军队精英和他们的社会总体脱节,是这些国家最“现代化”的部分

虽然如果我们从最根本的问题上来说,以色列相比于这些阿拉伯国家,在很多问题上也不过五十步笑百步, 但好歹以色列是正经的资本主义寡头集团和军事勋贵集团媾和出来的产物,其整个社会的组织方式也是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方式运作,甚至在其建国初期吸取了不少苏联经验,相比于仍有大量封建残余、总体而言是在封建社会基础上嫁接了现代社会枝丫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就是优势明显。

在这种社会基础上,叙利亚的军事精英们能够一直坚持到2025年才崩溃,已经是奇迹了。

这其中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为他们提供的武器装备,可以说是叙利亚政权存在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了这些,那它早该完蛋了。

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前现代社会基础上强行嫁接现代军事精英以及由他们构建的政府,到最后依然是空中楼阁,但毕竟叙利亚也存在了那么多年, 为俄罗斯在中东的军事存在、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以及国家利益服务了很多年。以至于直到今天,叙利亚新政府仍不得不和俄罗斯达成新的协议,事实上默认了前叙利亚政府军残余力量和俄军共同控制海岸地带,使得叙利亚将依然可以为俄罗斯的利益服务。

当然,我们还是得说,这是一种帝国主义行为,我国从道义上是对此事不齿的。但是,我们也能理解俄罗斯和叙利亚双方在安全合作问题上的现实需求。

抛开这些外交辞令,上述所言就是要解释为什么对外军援军贸很重要,因为它能为外交和国家利益直接服务。

即使是上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军贸是真的冲着挣钱去的年代里,这些军贸也同样有着很强的地缘政治色彩。

最典型的,沙特的东风-3,两伊的69-II坦克,巴基斯坦的“超-7”,后来又从中巴联合演变成中国、巴基斯坦、海合会部分国家三方合作,变成“枭龙”战斗机,这些项目都确实是冲着钱去的,但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冲着地缘政治去的,为我们在后来的国际政治上结下了善缘。

当然,今天部分中东国家对我们存在疑虑和不信任,比如伊朗。我们此前就曾假设过,如果2010年时伊朗脑子清楚,直接给中航技投个一两百亿美元,让歼-35项目提前三五年完成并非不可能,然后就有可能赶上如今他们和以色列的冲突,然后歼-35就有可能凭借更强的性能让F-35和阵风一样露馅,从而完全可能改变目前中东的现状。

但历史没有如果,伊朗不相信——不管是不相信中国的技术,还是不相信中国的外交魄力,还是不相信自己能玩明白第五代战斗机,还是不相信伊朗空军的忠诚度,反正总之伊朗这也不信那也不信,就发展成了今天的样子。

某种意义上, 巴基斯坦也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军事精英在国家政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他们的先进武器来源,早年还有美国货,如今则完全依靠全天候友谊的真诚朋友了。

东南亚国家的情况与中东、西亚地区区别较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亚国家经济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东南亚地区除了越南之外没有真正的军事大国,而一度企图称王称霸的越南,在被中国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剪除了相当部分军事力量后,又在经济上持续虚弱,因此得不到外部大国支援的情况下,也只能关起门来做梦。

印尼是东南亚国家中特别容易引起域外大国“幻想”的一个国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就幻想过印尼,毕竟看起来这个国家体量不小,有资源,有人口,完全可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拥有相当强度军事力量的国家,为此苏联曾大力支援印尼,但最终并未如愿以偿让印尼完全倒向苏联。

对于东南亚国家而言,他们的学习榜样从来都不会是越南或者中国,而是泰国。今天泰国在中国网络上的关键词大概是:腐败的王室、野心勃勃的军队,以及无能的民主派。但如果回顾历史,二战前夕,整个亚洲唯一两个独立的国家只剩下泰国和中国,其他全部是殖民地。

中国是因为体量太大,又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很难被征服,但泰国并不比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或者后来的印尼更大、更难被征服,它反而依靠灵活的外交手腕活下来,论多头下注,没人比当时的泰国更懂。

这一时期泰国的军事力量也成为如今东南亚各国的榜样,且不论实际战斗力,至少从武器装备的来源和档次来看,那是相当花哨。

1936年的泰国“吞武里”级海防舰,排水量2000吨,却安装两座203毫米主炮,堪称东南亚式军备的典范

二战爆发前,泰国拥有了潜艇、海防炮舰,坦克、重炮,看起来相当像样,虽然实际战斗力基本谈不上。

当然冷战时期,泰国倒向了美国,毕竟这时候没有足够实力的话,苏联和美国都不接受两头下注。更重要的是,此时越南军事实力过于强大且完全倒向苏联,那么泰国只能倒向美国。

但1980年代,泰国不失时机的和中国建立了良好关系,并从中国大量采购武器装备,仍可见其对于未来亚洲形势发展的一种预见性。这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纳来颂恩”级护卫舰——中国的船,装美国和西方武器。

当时,泰国也凭借武器装备技术优势,在与越南的一些边境摩擦中占到了上风。

直到今日,泰国仍在中美之间保持某种平衡,其地面武器大多为中国制造,而空军基本采购美西方,海军则以中国为主,杂糅一些西方装备。

既然有泰国这样的“成功案例”在前,东南亚国家自然纷纷有样学样,包括印尼,这种“万国造”拼盘式采购对他们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

随着1990年代以来中国崛起的势头,东南亚各国自然也会采购中国武器,但应该说中国武器装备也与中国其他工业产品一样,沿着从低到高的次序一路吃过去。

就中国和印尼的军贸而言,以前印尼向我国采购的武器包括WZ551装甲输送车,QW-3肩扛式防空导弹、23毫米高炮、WS2400坦克运输车、90B式122毫米火箭炮。总的来说,这些地面装备属于比较低端廉价的产品。

印尼购买了一批WZ551装甲车用于内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