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成為心血管疾病高峰期,長者風險是年輕族群的417倍。(圖片來源/freepik)

近年極端氣候事件頻仍,從颱風雨勢暴增、氣溫異常,到空氣品質惡化,氣候變遷的衝擊已不僅止於環境與經濟層面,更逐步威脅到人類健康。

根據台灣第一份由民間主導的《氣候變遷與健康調適白皮書》,顯示氣候變遷不僅影響生活型態,還與急性心血管疾病發作高度相關,其中,「氮氧化物(NO₂)」濃度變化更被發現是最具影響力的空氣污染因子。

這份白皮書由保誠人壽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陳卉瑄團隊合作完成,結合地球環境監測與醫療健康數據,揭露氣候變遷如何影響國人的健康風險,也為台灣的氣候調適政策提供了具體的科學依據。

民間版白皮書誕生:從地球監測到健康風險

保誠人壽總經理王慰慈指出,氣候變遷正快速成為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健康是社會應對氣候挑戰的重要韌性基礎,我們希望以行動支持在地研究,讓數據說話,為全民健康與永續政策提供依據。」

保誠與臺師大團隊匯集了地球科學、流行病學與資料科學三大領域的專家,從地球系統監測跨足人體健康分析。

這份研究整合了2000年至2022年健保資料庫中全台民眾因心血管疾病就醫的紀錄,並與全台氣象與空污測站數據交叉比對。透過機器學習與多種預測模型,團隊希望能回答一個核心問題:氣候與空氣變化,是否會觸發心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

氮氧化物取代PM2.5成「最關鍵污染源」

研究結果顛覆了過往印象。

過去多數人認為PM2.5是主要的健康威脅,但本次分析發現,氮氧化物(NOx,特別是NO₂)才是與心血管急診最具關聯的污染物。

陳卉瑄指出,根據模型分析,NO₂濃度上升與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疾病急診人數增加呈顯著相關,且其解釋力高於氣溫、氣壓與PM2.5等其他因子。NO₂主要來自交通排放(約59%)與固定汙染源(41%),濃度變化劇烈、暴露時間短卻具強烈刺激性。「它的短期變動特性,使得急性心血管事件在高污染時期更容易發生。」

臺師大地科系主任陳卉瑄,帶領團隊運用氣象與醫療大數據,揭開氣候變遷與健康的關聯。(攝影/陳稚華)

以全台資料為例,平均每年約有23萬人次因心血管疾病送急診,佔總人口約5.7%。模型顯示,環境因子可解釋約65%的急診變化(R²=0.65),其中65歲以上族群的預測準確度最高。男性風險略高於女性,但在高齡層差異縮小。

研究發現,交通排放的氮氧化物(NO₂)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重要誘因。(攝影/陳稚華)
過去多數人認為PM2.5是主要的健康威脅,但本次分析發現,氮氧化物(NOx,特別是NO₂)才是與心血管急診最具關聯的污染物。(攝影/陳稚華)

盛夏危「心」期!長者心血管風險高達年輕族群417倍

白皮書同時揭露3項值得警惕的健康趨勢:

1. 急性心血管疾病與氮氧化物濃度高度關聯。

交通密集地區的空污變化,與急性心血管發作呈高度正相關,是夏季高峰期就診的主因之一。

2. 夏季6-8月為心血管疾病高峰期,65歲以上長者為高風險族群。

研究顯示,過去22年間,全台平均每年約有296萬人次因心血管疾病就醫,其中65歲以上族群的就診率是50至64歲的2.4倍,更是18至29歲的417倍。

3. 氣候風險與社會結構高度交織。

年齡、性別、地理位置與空污暴露程度皆與發病風險顯著相關。尤其中高齡族群風險較高,但其對極端氣候與空污風險的認知相對不足。

「這些發現提醒我們,氣候議題不能只談環保,還要納入健康與社會層面的調適策略,」陳卉瑄指出。

極端氣候不只帶來洪水與高溫,更讓心血管疾病風險悄悄升高。(圖片來源/freepik)
以全台資料為例,平均每年約有23萬人次因心血管疾病送急診,佔總人口約5.7%。(攝影/陳稚華)

打造氣候健康預警系統

研究團隊目前正著手開發「短期健康風險預警模型」,未來可望在氣候異常或污染高峰時,提前發出警示給高風險族群。「我們希望將模型準確度提升至R² 0.8以上,並加入時間延遲效應(例如前3至7天的環境條件),預測疾病風險。」陳卉瑄表示。

研究團隊正開發預警系統,盼提前提醒高風險族群,降低健康衝擊。(攝影/陳稚華)

保誠人壽也計畫將研究成果納入保險風險管理中,作為開發健康保險商品與氣候調適政策的依據。「這樣的研究不僅對政府公共衛生政策有幫助,也能讓民眾更理解環境與健康的連結,」王慰慈表示。

此外,保誠人壽也以實際行動落實企業永續,包括推動遠距投保、無紙化流程、定期發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TCFD),並鼓勵員工參與氣候教育與淨灘等行動,希望持續推動全民健康與環境韌性。

保誠人壽與臺師大合作,發表全台首份由民間主導的《氣候變遷與健康調適白皮書》。(攝影/陳稚華)

「我們希望這樣的研究,能讓社會更有意識地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健康挑戰,並推動跨領域的合作。」陳卉瑄強調,這份白皮書不僅是科研成果,更提醒社會重新思考如何在極端氣候下建立健康韌性。「唯有深入理解氣候對健康的影響,才能採取具體行動,不只是個人的責任,更是整體社會的任務。」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英特爾大復活 推出專攻AI訓練、取名「Crescent Island」的GPU
Kiton 生活藝術的優雅收藏家
應急搶修與韌性佈局:與時間賽跑的每一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