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芯被科學界視為地球的「氣候年輪」,透過分析冰層中氣體與化學成分的變化,科學家得以重建古代氣候條件。(圖片來源/British Antarctic Survey)

地球的氣候變化記錄,正在被一支來自歐洲與南極研究團隊重新書寫。英國南極調查局(British Antarctic Survey, BAS)與歐盟「Beyond EPICA – Oldest Ice」計畫指出,在南極東部成功取出深達 2.7 公里的冰芯樣本,內含連續超過 120 萬年 的氣候資料,成為人類目前掌握的最古老冰芯紀錄。而這項成果有望揭開百萬年前地球氣候劇烈變化的關鍵原因。

根據BAS於2日發出的官方新聞稿指出,冰芯取自東南極高原的 Little Dome C 地區,氣溫長年低於攝氏 −50 度,冰層積累緩慢且保存良好。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在距地表約 190 公尺的底層冰層中發現連續沉積的氣泡樣本,內含古老大氣的二氧化碳與甲烷濃度,將為理解地球遠古氣候提供珍貴線索。

百萬年冰封檔案,科學家靠冰芯解讀「冰期節奏」

冰芯就像是大自然的歷史檔案。每一層冰雪都封存當年大氣中的氣體、灰塵與化學成分,透過分析同位素比例與氣泡組成,科學家能重建地球過去的溫度變化與溫室氣體濃度。

根據Smithsonian Magazine報導,過去最完整的冰芯紀錄來自「EPICA Dome C」計畫,可追溯至約80 萬年前。而這次的樣本不僅時間更長,且被認為可能延伸至150 萬年前,讓研究者能回溯到氣候學上關鍵的「中更新世轉折」(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時期。

報導指出,大約100萬年前,地球的冰期與間冰期循環發生劇烈改變──原本約每 4.1 萬年一次的冷暖循環,變成約10 萬年才出現一次。這種節奏的改變被視為地球氣候演化的重大轉折,但科學界至今仍無法完全解釋其背後原因。

英國南極調查局的古氣候學家 Liz Thomas 接受BBC訪問表示,「我們的氣候系統經歷過許多變化,若能回溯過去,就能更了解各種臨界點與機制。」

此外,這項研究也有助於理解當前的氣候變遷。Thomas 指出,在中更新世時期,冰蓋可能較小、海平面可能較高,而二氧化碳濃度與今日相近,因此這些資料能幫助科學家預測未來的氣候走向。

不只為過去,也要為未來氣候找答案

科學家目前正利用「連續熔融分析」(continuous flow analysis)技術,將冰芯慢慢融化並即時測量氣體與化學成分,以確保資料的連續性與精確度。研究結果將與全球多個氣候模型交叉比對,預計在未來三年內陸續公布。

不過,BAS也提醒,目前仍需確認冰層是否在長期流動中被擾動或破裂,否則可能影響紀錄的完整性。BAS 強調,這次取出的樣本將經多國實驗室交叉驗證,以確定每個深度對應的年代與氣候訊號。

雖然最終數據尚待分析,但這項突破性發現已被視為理解地球氣候演化的重要里程碑。BAS 氣候科學家 Carlo Barbante 表示,「這不只是考古式的探索,而是幫助我們預測未來氣候的關鍵。若能清楚知道過去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自然變化,我們就能更好評估人為排放帶來的衝擊。」

根據BAS官方聲明,該任務屬於歐洲合作的「Beyond EPICA — Oldest Ice」計畫,由義大利與德國團隊領銜,並獲歐盟資助約 1,150 萬歐元。研究人員在2025 年 7 將樣本運抵歐洲實驗室,展開二氧化碳濃度與氧同位素分析,預計於 2026 年起陸續公布研究成果。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全球右轉下的稅改錯位:台灣為何留不住高階人才
網路傳出郝龍斌接吻AI假影片 趙少康呼籲國安單位介入調查
雙相情緒障礙症患者的自殺防治 需注意年齡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