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8年以来,巴勒斯坦抵抗运动与以色列占领方达成了10次囚犯交换协议,直至2011年。这些交换成功释放了数千名巴勒斯坦囚犯和被拘留者,其中包括一些被判终身监禁、长期监禁以及来自1948年被占领土的囚犯。

最著名的交换协议是“加利利协议”和“瓦法·阿赫拉尔协议”,巴勒斯坦谈判代表在协议中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在第一项协议中,数千名巴勒斯坦囚犯被释放,以换取3名以色列人;在第二项协议则换取了一名以色列士兵。

这引发了部分以色列人士的愤怒,他们认为这些协议不公平,包括释放那些被判长期监禁、对以色列造成重大伤害的“危险罪犯”。

阿拉伯国家和抵抗运动也达成了多项协议,以释放被占领国关押的阿拉伯囚犯,并换取以色列士兵的释放。在《奥斯陆协议》签署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达成了多项协议,并最终释放了数千名巴勒斯坦囚犯和被拘留者,这些囚犯和被拘留者均来自以色列监狱。

要求释放巴勒斯坦囚犯的示威活动之一 (阿纳多卢通讯社)

历史

阿以囚犯交换协议始于1948年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之后,随后,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爆发战争,并引发了民众抵抗运动。这些交换导致数千名阿拉伯和巴勒斯坦囚犯和被拘留者落入占领当局手中,而阿拉伯国家和抵抗运动则俘虏了超过1000名以色列人。

在1948年至2011年期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共达成了38项囚犯交换协议,最终释放了数千名阿拉伯人,其中大多数是巴勒斯坦人和邻国公民,以换取以色列囚犯。交换内容还包括双方的遗体和遗骸、地雷地图以及失踪人员的身份识别。

交换协议通常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进行,一些由德国或埃及斡旋,还有一些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直接达成的双边协议。

与以色列进行囚犯交换协议的国家包括埃及和约旦,以及阿拉伯和巴勒斯坦抵抗运动。自21世纪初以来,囚犯交换仅限于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抵抗运动,以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根据《奥斯陆协议》与占领国达成的协议。有数千名巴勒斯坦被拘留者和囚犯根据该协议获释。

以色列占领当局的监狱中的巴勒斯坦囚犯 (半岛电视台)

与巴勒斯坦抵抗运动达成的交换

巴勒斯坦被占领导致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升级,并引发了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武装民族运动,例如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和人民阵线总指挥部。在20世纪80年代,杰哈德(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运动)和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成立,其他巴勒斯坦武装运动也活跃起来。

在巴勒斯坦民众起义期间,出现了民间民族抵抗的策略。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大规模升级伴随着成千上万巴勒斯坦人的持续被捕。作为回报,巴勒斯坦武装运动俘虏了占领军士兵或绑架了以色列人,并与占领当局谈判释放被拘留者。

在1968年至2011年期间,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共与占领国当局进行了10次囚犯交换,具体情况如下:

1- 1968年的交换协议

1968年,巴勒斯坦抵抗运动成员首次劫持以色列飞机,从而标志着巴勒斯坦斗争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巴勒斯坦解放人民阵线成员优素福·拉迪和莱拉·哈立德劫持了一架从罗马飞往以色列的以色列航空公司客机,而这标志着抵抗运动在释放囚犯的进程中迈出了新的一步。

巴勒斯坦活动家莱拉·哈立德参与了劫持以色列飞机的行动 (社交网站)

劫机者改变了飞机的航线,并降落在阿尔及利亚。他们要求释放所有被占领监狱关押的巴勒斯坦囚犯。机上载有超过100名乘客,从而迫使占领当局于1968年7月23日达成了一项囚犯交换协议。在红十字会的斡旋下,37名巴勒斯坦囚犯(其中一些被判长期监禁,其中包括1967年之前被捕的巴勒斯坦囚犯)被释放,以交换机上人员。

2- 1969年的交换协议

1969年8月,巴勒斯坦解放人民阵线的莱拉·哈立德和萨利姆·伊萨维劫持了一架从洛杉矶飞往特拉维夫的美国客机。

劫机者强迫飞行员飞往巴勒斯坦,并在海法上空低空飞行,以便伊萨维和莱拉·哈立德能够看到这座他们被迫流离失所的城市。随后,飞机飞往叙利亚,并降落在大马士革。机上的116名乘客被赶下飞机,随后飞机被炸毁。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之间的战俘交换行动,导致数名被占领军囚禁的巴勒斯坦囚犯获释,两名叙利亚飞行员也因此紧急迫降巴勒斯坦。

1970年9月,莱拉·哈立德在尼加拉瓜左翼人士帕特里克·阿圭略的陪同下,劫持了一架从阿姆斯特丹飞往纽约的以色列航空客机。劫机者要求释放以色列监狱中的囚犯。这架飞机降落在英国,帕特里克·阿圭略在那里被击毙,莱拉·哈立德在伦敦被捕。

在不到一个月后,一架英国飞机被隶属于该组织的组织劫持,并被迫飞往贝鲁特,随后飞往约旦。这导致英国面临压力,要求通过战俘交换行动来释放莱拉·哈立德。

3- 1971年交换协议

1970年1月,一个由9名法塔赫武装人员组成的小组在巴勒斯坦北部边境实施了一项行动。其目标是在毗邻黎巴嫩边境的梅图拉定居点的围墙上放置爆炸装置。然而,该组织仅在绑架这名警卫后就返回。

在4天后,法塔赫宣布这名警卫已被其俘虏,并要求以色列释放100名法塔赫囚犯,以换取这名警卫。然而,在红十字会的斡旋下,占领政府与法塔赫达成了一项囚犯交换协议。

1971年1月28日,以色列士兵什穆埃尔·法耶兹获释,以交换面临死刑的囚犯马哈茂德·巴克尔·希贾齐。希贾齐被认为是自1965年开始的当代巴勒斯坦革命中,第一位被释放的巴勒斯坦囚犯。

4- 1979年的利塔尼交换协议

1978年3月,以色列占领军在黎巴嫩南部发动了代号为“利塔尼”的军事行动,并占领了黎巴嫩南部大片地区,范围远及利塔尼河、提尔郊区、拉希迪耶巴勒斯坦难民营以及东部部分地区。

1978年4月5日,在以色列入侵期间,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总指挥部在提尔附近伏击了一辆以色列卡车。此次代号为“海鸥”的行动导致4名以色列士兵死亡,还有一位名叫阿夫拉罕·阿姆拉姆的预备役士兵被俘。

1979年3月14日,通过红十字会的帮助,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与占领国在塞浦路斯达成了一项战俘交换协议。这名以色列士兵被释放,以换取来自不同抵抗派别的76名巴勒斯坦战俘,其中包括12名巴勒斯坦女孩。

红十字会曾多次协助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进行囚犯交换 (盖帝图像)

5- 1980年的交换协议

法塔赫拘留了阿米娜·穆夫提,她被发现在黎巴嫩为以色列情报部门工作,并提供有关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及其领导人的情报。

穆夫提拥有约旦国籍,出身于一个切尔克斯穆斯林家庭。然而,她皈依了犹太教,并在奥地利嫁给了一名犹太飞行员,随后和他一起定居在以色列。在1973年“十月战争”期间,她丈夫的飞机在叙利亚上空被击落。她渴望找到丈夫,于是返回奥地利,以色列情报部门为她提供了一份间谍工作。

1980年2月13日,塞浦路斯红十字会与以色列进行了战俘交换。阿米娜·穆夫提获释,以换取被拘留者马赫迪·贝塞索·阿布·阿里和威廉·纳萨尔的释放。

6- 1983年交换协议

在1982年,以色列以“加利利和平行动”的名义对黎巴嫩发动战争。在战争期间,以色列入侵了该国的城市、村庄和难民营。巴勒斯坦和黎巴嫩抵抗力量给占领军造成了重创。1982年9月4日,法塔赫运动在黎巴嫩布汉顿地区俘虏了8名来自纳哈尔特种部队的以色列士兵。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解放人民阵线总指挥部达成协议,协助将战俘疏散至贝卡谷地,并提供总指挥部车辆的便利和行动自由。作为交换,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总指挥部扣留了其中两名士兵,而法塔赫则扣留了另外6名士兵。

1983年11月23日,法塔赫运动与以色列占领政府通过红十字会在黎巴嫩北部的黎波里港进行了俘虏交换。法塔赫扣留的6名以色列士兵被移交,他们分别是:埃利亚胡·阿沃特沃尔、丹尼·吉尔博亚、拉菲·哈赞、鲁文·科恩、亚伯拉罕·蒙特佩莱斯基、阿维·科恩菲尔德。

以色列释放了入侵期间在黎巴嫩南部安萨尔难民营中被拘留的全部4700名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人,以及纳巴提耶、西顿和提尔的其他被拘留者。以色列监狱还释放了65名囚犯,并且归还了在1982年入侵贝鲁特期间被以色列占领军缴获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档案。

获释囚犯总数超过5000人,其中3500人选择留在黎巴嫩,其余囚犯则由法国飞机经卢德机场运往阿尔及利亚。

在交换协议期间,以色列违反了协议,在将大约100名安萨尔营囚犯从监狱运送到卢德机场的途中绑架了他们。以色列将他们继续羁押,并将一些参与交换的囚犯关押在其他监狱。有5名囚犯在接受红十字会检查后被从运输机上卸下,并被送往未知地点。此外还有3名囚犯被关押在牢房中。

7- 1985年加利利交换协议

这项协议是1983年交换协议的延伸。在1982年9月4日,法塔赫在黎巴嫩的布汉顿行动中俘虏了8名士兵,并于1983年在交换战俘的行动中释放了其中6人。

巴勒斯坦解放人民阵线总指挥部曾扣留两名以色列士兵,即优素福·阿祖恩和尼西姆·沙勒姆——其中一名是匈牙利裔而另一名是埃及裔犹太人,以换取其在此次行动中协助运送士兵。

1982年6月11日,总指挥部在苏丹雅各布战役中俘虏了一级军士长、伊拉克裔犹太人哈齐·伊沙伊。当时,他正驾驶一辆坦克,跟随一支以色列坦克车队。他迷路了,坦克被击中。伊沙伊试图逃跑,但总指挥部成功将其抓获。

红十字会联系了总指挥部,旨在达成交换协议。该指挥部要求必须掌握巴勒斯坦革命各派失踪人员的命运。事实上,以色列通过红十字会提交了一份名单,其中列出了在1983年战俘交换行动中失踪的128名战俘——这些战俘已被转移到巴勒斯坦境内的以色列监狱中。

谈判进入了新的阶段,该总司令部规定,以色列在提交名单之前必须同意释放的战俘人数。占领国还规定,以色列不得拒绝名单上的任何名字。经过艰苦的谈判,所有要求都得到了满足。

1985年5月20日,以色列与总司令部根据巴勒斯坦的条件进行了战俘交换。此次行动被称为“加利利行动”。它被认为是阿以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战俘交换行动之一,抵抗力量在战俘问题上取得了巨大进展。以色列被迫将大多数获释战俘关押在其1967年占领的领土内。而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正在服刑,刑期从10年到15年不等,其中一些人甚至被判处终身监禁。

根据交换协议,以色列监狱释放了1155名囚犯。其中包括1983年与法塔赫交换期间从安萨尔营地绑架的118名囚犯;以色列在撤出黎巴嫩南部期间,从同一监狱转移到阿特利特拘留中心的154名囚犯,以及883名已在被占领巴勒斯坦地区以色列监狱服刑的囚犯。作为交换,有3名以色列士兵获得释放。

在获释囚犯中,有99人来自阿拉伯国家,另有6人来自其他国家,其中包括1972年5月30日指挥卢德机场行动的日本战俘冈本耕三。以色列要求以100名囚犯交换冈本,但却遭到了拒绝——总司令部坚持要求释放他。

该协议还包括来自1948年占领区的巴勒斯坦人,以及来自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囚犯。囚犯中还包括艾哈迈德·亚辛(后来成为了哈马斯的创始人)。

1972年5月30日,日本人冈本耕三指挥了卢德机场行动 (社交网站)

8- 1991年的交换协议

1983年,巴勒斯坦解放民主阵线的一个组织俘虏了德鲁兹士兵萨米尔·阿萨德,后者在占领军的常备部队担任翻译。该阵线宣布俘获了这名士兵,并于1984年4月5日发表了对他的采访,这是他们应一家美国电视台的要求而发表的。

同年6月28日,该阵线宣布这名士兵在以色列突袭巴勒斯坦的一个基地时身亡。

以色列政府最初选择无视这名德鲁兹士兵的案件。然而,迫于德鲁兹社群以及该士兵兄弟萨阿德·阿萨德(当时是以色列议会议员)的压力,该政府最终被迫进行谈判。然而,谈判未能达成协议,并且陷入了僵局,直到1989年红十字会重启谈判。

1991年9月13日,双方达成了一项战俘交换协议。在8年后,以色列找到了这名德鲁兹士兵的遗体,作为交换,以色列允许该阵线的一名被驱逐者、工会成员阿里·阿卜杜拉·阿布·希拉勒从阿布·迪斯返回——后者于1986年被以色列驱逐出境。

9- 2009年的“哈拉伊尔协议”

2006年6月25日,哈马斯的军事分支卡桑旅与巴勒斯坦人民抵抗委员会的军事分支纳赛尔·萨拉丁旅以及伊斯兰军合作,开展了一次独特的军事行动,成功通过边境地下隧道渗透,令以色列军队措手不及。

此次行动代号为“驱散幻象行动”,目标是位于拉法东部边境的以色列军队凯雷姆沙洛姆支援和保护基地。这场行动造成一名坦克指挥官及其助手死亡,另有5人受伤,此外还有一辆梅卡瓦坦克和一辆装甲运兵车被毁,军事基地受损。在行动期间,以色列士兵吉拉德·沙利特被俘,袭击者撤退,未被追踪。

为了获取有关这名以色列士兵状况的信息,在一位德国调解员的斡旋下,以色列与哈马斯于2009年10月1日进行了一次囚犯交换,即“哈拉伊尔协议”。根据这项协议,以色列释放了来自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20名巴勒斯坦女囚。作为交换,抵抗力量提供了一段时长两分钟的录像带,显示沙利特的健康状况良好。

10- 2011年“瓦法·阿赫拉尔”协议

尽管以色列通过各种渠道并付出出了大量努力,但多年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方面通过多方调解进行的谈判仍未能促成沙利特的释放。以色列于2008年末和2009年初对加沙地带发动了战争,但这些努力都未能使它找到这名被俘士兵。

在被囚禁5年多之后,以色列在2011年10月18日被迫通过埃及的斡旋达成了一项历史性的交换协议,并满足了巴勒斯坦方面的要求。这项被称为“瓦法·阿赫拉尔”的协议是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层面规模最大的抵抗协议。

该协议包括以下内容:

  • 释放310名终身监禁的囚犯,释放所有被关押在以色列监狱的女性囚犯,其中包括5名终身监禁的囚犯,以及其余刑期介于20至25年间不等的非终身监禁囚犯。
  • 释放所有老年和患病囚犯。
  • 释放45名来自耶路撒冷的囚犯。
  • 释放6名持有以色列国籍的囚犯。
  • 以色列要求遣返的囚犯人数从500人减少到203人。其中163人从西岸被遣返,其中15人从耶路撒冷被遣返至加沙地带。40人被遣返至国外(叙利亚、约旦、卡塔尔和土耳其),其中29人来自西岸,10人来自耶路撒冷,1人来自加沙。

1027名囚犯的释放分成两个阶段进行:

  • 第一阶段:2011年10月18日释放450名巴勒斯坦男性囚犯和27名巴勒斯坦女性囚犯,以换取释放沙利特并于将其移交给埃及当局。
  • 第二阶段:2011年12月18日释放550名巴勒斯坦囚犯,沙利特返回以色列。

11- 阿克萨洪水行动之后达成的协议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抵抗力量发起了代号为“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其中包括地面、海上和空中攻击,以及抵抗力量渗透到加沙地带周围的几个定居点。

在行动开始的最初几个小时内,数百名以色列士兵和定居者丧生,包括士兵在内的100多人被俘或失踪。作为报复,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了战争。

  • 2023年11月交换协议

在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了超过46天的侵略之后,在2023年11月22日,以色列政府批准了与哈马斯的囚犯交换协议,在加沙地带建立了为期6天的临时停火协议。

囚犯交换协议包括释放哈马斯关押的50名19岁以下的妇女和未成年人,以换取以色列释放关押在监狱中的150名巴勒斯坦妇女和未成年人。

  • 2025年1月的交换协议

在2025年,经过持续一年多的加沙地带战争,以色列监狱中关押的巴勒斯坦囚犯人数已超过10300人。

与此同时,巴勒斯坦抵抗力量在加沙关押了大约100名以色列人,哈马斯宣布其数十名囚犯在以色列的无差别空袭中丧生。

经过持续数月的谈判,加沙地带停火协议于2025年1月15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宣布。该协议分为三个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每释放一名被关押的以色列平民,以色列将释放30名巴勒斯坦囚犯。这一阶段涵盖了2011年交换协议中涉及的47名在后来被以色列重新逮捕巴勒斯坦囚犯。

每释放一名以色列士兵,以色列将释放50名巴勒斯坦囚犯,其中包括30名终身监禁的囚犯和20名长期监禁的囚犯。

该协议涵盖所有以色列囚犯,而第一阶段则涵盖33名被定义为“人道主义情况”的囚犯,即19岁以下的妇女和儿童、5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士兵以外的伤病平民。

第二阶段涵盖被俘士兵,第三阶段涵盖尸体和遗骸。

  • 2025年10月交换协议

2025年9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他所谓的“20点和平计划”,其中包括释放加沙地带的以色列人质、停火以及解除哈马斯的武装。

随后,在美国、埃及和卡塔尔的主持下,哈马斯与以色列在埃及城市沙姆沙伊赫启动了间接谈判,讨论实施该计划并结束以色列对加沙地带战争的机制。

尽管哈马斯此前已同意停火提议,但内塔尼亚胡继续回避和拖延,奉行升级政策,延长对加沙地带的战争。

在2025年10月9日黎明,特朗普宣布以色列和哈马斯签署了其“和平计划”的第一阶段,并强调“所有人质将很快被释放”,以色列将把军队撤至商定的边界线。

哈马斯方面宣布达成协议,内容包括以色列全面停止对加沙地带的侵略,占领军撤出加沙地带所有地区,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地带,以及以色列与抵抗力量之间交换战俘。

以色列方面,内塔尼亚胡确认将召开政府会议批准该协议,并表示该协议“将结束加沙战争,并遣返所有被拘留者”。

纳吉万·萨姆里回忆起有关该协议中巴勒斯坦囚犯人数的最新细节【阿拉伯语视频】

与黎巴嫩真主党达成的交换协议

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成功达成了囚犯交换协议,其中也包括释放巴勒斯坦囚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项协议是:

1- 2004年交换协议

2004年1月29日,以色列通过德国调解人恩斯特·乌尔劳达成了一项囚犯交换协议,以营救被真主党关押的以色列陆军指挥官埃尔哈南·坦南鲍姆。

该协议包含23名黎巴嫩囚犯、来自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囚犯(5名叙利亚人、1名利比亚人、3名摩洛哥人和3名苏丹人)、400名来自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以及1位名叫斯蒂芬·马克的德国穆斯林囚犯——以色列指控他参加了真主党。

该协议不仅包括囚犯,还公布了24名失踪黎巴嫩人的命运,移交了黎巴嫩南部和贝卡谷地西部的埋雷图,并找到了59名黎巴嫩抵抗战士的遗体。

作为回报,占领国接收了埃尔哈南·坦南鲍姆以及3名在2000年10月被俘期间阵亡的以色列士兵的遗体,他们分别是:阿迪·阿维坦、本尼·阿夫拉哈姆、奥马尔·萨瓦德。

尽管获释的巴勒斯坦人数量众多,但该协议并不包括那些长期服刑的巴勒斯坦人。相反,协议涵盖了60名行政拘留者,而其余囚犯的刑期即将结束。这些囚犯既不是来自1948年被占领的领土,也不是来自耶路撒冷。

2- 2008年交换协议

2006年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成员进行了代号为“真实承诺”的行动,俘获了两名以色列士兵:埃胡德·戈德瓦瑟和埃尔达德·雷格夫。此次行动的目的是促成战俘交换。

随后进行了艰难的谈判,以色列坚持要求确保这两名士兵的安全。真主党态度强硬,拒绝证实这一点。谈判陷入僵局,直到两名士兵的遗体被移交时,他们的命运才被揭晓。

最终,该协议于2008年7月15日由联合国指派的德国调解员达成。在格哈德·康拉德的领导下,占领军释放了自1979年以来一直被关押的黎巴嫩囚犯萨米尔·昆塔尔,以及在2006年7月战争期间被捕的4名黎巴嫩囚犯。以色列还归还了其关押的199具巴勒斯坦、黎巴嫩和阿拉伯烈士遗骸。

有5名在占领军监狱服刑的巴勒斯坦儿童被释放,这被视为“善意姿态”,而非协议的条件。作为回报,真主党交出了两名以色列士兵的遗体。

阿拉伯国家达成的协议

阿拉伯国家曾多次进行囚犯交换,并涉及巴勒斯坦囚犯和被拘留者,其中最著名的包括:

1- 1974年交换协议

1974年3月,埃及和以色列之间进行了囚犯交换,以色列释放了65名埃及和巴勒斯坦囚犯,以换取释放两名被关押在埃及的以色列间谍。

2- 1997年交换协议

1997年9月,约旦当局逮捕了两名以色列特工,此前,他们试图通过注射毒药暗杀当时的哈马斯政治局主席哈立德·马沙尔,但行动未遂。

约旦威胁要取消与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这促使以色列与约旦进行谈判,以释放这两名特工为条件,以色列提供马沙尔被注射毒药的解毒剂,并释放正在以色列监狱内服无期徒刑的哈马斯创始人艾哈迈德·亚辛。

3- 2004年交换协议

2004年12月5日,埃及政府释放了1997年被捕的德鲁兹派以色列间谍阿扎姆·阿扎姆,当时他已服完其15年刑期的四分之三。

以色列方面于2004年12月28日释放了6名被拘留的埃及学生和165名巴勒斯坦被拘留者。其中一人自1999年以来一直被关押在以色列监狱内,其余人员则在第二次巴勒斯坦起义期间被拘留。大多数人服刑时间较轻或即将刑满释放。

通过政治进程释放囚犯

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占领军与巴解组织签署了《奥斯陆协议》。尽管以色列监狱中关押着数千名巴勒斯坦囚犯,但该协议并未包含与囚犯问题相关的条款。这引发了民众抗议,并促使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在随后达成了多项与释放囚犯有关的协议。

1994年《开罗协议》

《开罗协议》于1994年5月4日签署,其中包括以色列释放来自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约5000名巴勒斯坦囚犯和被拘留者。协议签署时,巴勒斯坦囚犯人数约为10500人。

该协议规定:“获释人员可自由返回约旦河西岸或加沙地带任何地点的家中,而移交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囚犯则有义务在加沙地带或杰里科地区服完剩余刑期。”

但以色列违反了协议,并强迫获释囚犯签署一份承诺“不采取任何恐怖主义和暴力行动”的文件,还将获释人数减少至4450人。

该协议无视耶路撒冷囚犯、1948年以来巴勒斯坦人以及哈马斯和杰哈德等一些抵抗派别囚犯的释放。囚犯的释放时间表没有固定,且完全由以色列掌控。

1995年《塔巴协议》(奥斯陆协议2)

1995年9月28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与占领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塔巴协议》。该协议包括释放以色列监狱中的囚犯和被拘留者。在协议签署时,巴勒斯坦囚犯人数约为6000人。

囚犯和被拘留者将分两个阶段释放:

第一阶段:释放882名囚犯和被拘留者。

第二阶段:分两批释放一批囚犯:第一批释放782名,第二批释放260名。

以色列违反了协议条款,减少了商定的囚犯人数,且仅释放了一名女性囚犯,而协议文本要求释放所有女性囚犯。名单被篡改,包含了与政治或政治斗争无关的姓名,而是因刑事犯罪或未经许可越过红线而被拘留的囚犯姓名。许多已服满或即将服满刑期的囚犯被释放。

1998年怀伊河备忘录

1998年10月23日,怀伊河备忘录在华盛顿签署。该备忘录并非书面文本,而是以色列承诺分三批释放共750名巴勒斯坦囚犯,每批250人。

但以色列并没有履行对美国做出的承诺,反而改变了释放囚犯的人数,还释放了许多被判有罪或刑期较短的政治犯。

来源: 半岛电视台 + 电子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