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由民兵組織經營靶場,在莫斯科市中心就能進行射擊體驗。(圖片來源/全俄志願者協會官網)

自從二戰遭納粹德國入侵之後,俄羅斯長期推動民間射擊運動,將軍事化教育與休閒娛樂結合,進一步強化全民國防意識。位於莫斯科市中心的「獵人」靶場(Хантер)便是一個縮影,該靶場由半官方性質的民兵組織「全俄志願者協會」(ДОСААФ)經營,除對在地居民開放外,也吸引外國遊客參與。

地鐵轉角就是靶場,開放外國觀光客體驗真槍實彈

「獵人」靶場位於莫斯科市中心一棟大樓的地底下,附近就是「斯巴達克」(Спартак)地鐵站,因此也鄰近「斯巴達克」足球場,想要打靶的民眾只要出了地鐵站,步行幾分鐘就能體驗到真槍實彈的刺激。

靶場一共設有25公尺及50公尺兩個靶場,提供手槍、步槍、狙擊槍等各型長短槍進行射擊,對本國民眾採行會員制,但也開放外國旅客用護照申請打靶。

此外,靶場設置於地底下有多重安全考量,其一是可防止流彈意外波及週邊路人、居民,其二是僅有單一出入口,有利進行槍枝、彈藥及人員管制。

退役軍人任專職教官,全程陪同安全無虞

根據《信傳媒》記者現場觀察,打靶體驗流程嚴謹,進入靶場前需經過多道身分查驗與安全檢查,確保真槍實彈的操作不會衍生風險。場內設施以50公尺射程為主,並由退役軍人擔任專職教官全程陪同。

記者選擇操作俄製AK系列步槍,因為該款步槍為俄軍代表性武器,被視為「國防象徵」。射擊過程中,教官會指導基本持槍與射擊姿勢,並強調安全規範。

經過10發射擊之後,記者深刻體驗到,AK步槍火力與後座力所帶來的強烈震撼,而射擊體驗也在耳目之間營造出「接近軍隊」的臨場感,認為靶場提供的服務不僅是娛樂,更是俄方長期推動軍事化教育的一環。

由退役軍官專職擔任一對一射擊教官,確保槍枝操作安全。(攝影/胡智凱)

民兵組織經營靶場,寓兵於民推廣全民國防

獵人靶場由半官方性質的民兵組織「全俄志願者協會」(ДОСААФ)經營,該協會早在蘇聯時期便承擔預備軍事訓練功能,藉由靶場旅遊與射擊體驗強化全民國防的策略,與冷戰時期的做法一脈相承。

俄國文獻指出,這種以「運動」與「休閒」包裝的軍事教育,有助於培養基層民眾的戰鬥技能與愛國情緒,形成與正規軍隊互補的力量。

近年在俄烏戰爭背景下,「全俄志願者協會」更加獲得政府重視;透過射擊俱樂部、航空、通訊等課程,將年輕世代納入「隨時可用」的國防資源,並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將戰爭的陰影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國防實踐」,也折射出戰時社會全面動員的脈絡。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台、以兩國交流智慧城市規劃 如何共創 AI 生態系?
遠距上班會有助於工作與家庭能平衡嗎?
當一病不起只剩呼吸 救與不救誰決定? 預立醫療決定避免長照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