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 作者:丰羽
据《俄罗斯RT》11月13日报道,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只要基辅拒绝对话,俄罗斯就别无选择,只能继续通过军事手段实现其目标。他警告称,乌克兰最终仍将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但到那时其处境将比此前弱得多。
此前,乌克兰副外长基斯利察表示,基辅已放弃与莫斯科的直接谈判,因为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三轮会谈进展甚微,自7月底以来双方再无会面。
佩斯科夫评论称,这确认了一个事实,乌克兰方面不愿继续接触,这令人遗憾。在无法继续对话的情况下,俄方当然会以一切可能的方式继续开展军事行动。
佩斯科夫补充称,俄罗斯确实想要和平。俄罗斯愿意通过政治和外交方式解决乌克兰问题。但在谈判停滞的情况下,俄军将继续行动,为子孙后代确保我们的安全,并完成国家领导层设定的其他任务。
他还强调,任何与基辅的协议都必须解决危机的根源,并包含乌克兰永不加入北约的保证,以及该国的非军事化、去纳粹化,以及对当前地面现实的承认。

(俄媒报道截图)
俄方这番表态,翻译过来就是打到乌克兰接受俄方开出的条件为止。
这与俄方之前的表态没有太大区别,在俄方看来,北约东扩属于结构性风险。如果这件事不在这一次危机中彻底解决,未来的风险只会更大。
所以就有了为了子孙后代的说法,意思就是,现在稀里糊涂地停战,子孙后代还要打,那么就不要把问题往后拖了,哪怕这意味着可能要打到子孙后代上场。
俄方一直认为,乌克兰如果坚持加入北约,或者继续充当西方军事体系的前沿阵地,那么俄罗斯就无法获得哪怕一个代际的安全感,俄罗斯未来几十年的战略空间都将被锁死。
在这样的叙事下,前线的行动被视为一种必要步骤,而不是扩张冲动。
而这种说法不仅在官方层面不断出现,在俄罗斯国内舆论中也逐渐固化为一种共识,如果不在这一轮冲突中彻底解决问题,那么下一轮冲突将更危险,也会让下一代承受更大风险和代价。因此,为了子孙后代的表述在俄方叙事中具有高度正当性,被视为一种对长期安全负责的态度。

(俄乌和谈)
当然,俄罗斯的叙事乌克兰肯定是无法接受的。乌方一直坚持不割地、不承认现实、不放弃加入北约,甚至把和谈本身视为一种屈辱。
乌方认为,俄方提出的要求等同于政治自杀,因此不存在讨论的可能。但从俄方的角度看,这恰恰证明,乌克兰把原本可以通过政治解决的问题变成了一场无尽的战争。
在俄方看来,乌方就是在拒绝和谈,且并不是因为俄方的条件过高,而是因为其战略决策完全依赖外部力量,只要外部势力不允许停,乌克兰就会继续打下去。
俄方认为这种依赖导致乌克兰缺乏战略判断能力,把战争的结束与否交给别人决定,而自己只负责承受战场损失。
这就是为什么俄方表示,乌克兰早晚得谈,越拖处境就越糟糕。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目前来看,双方之间存在巨大分歧,根本无法调和,而支撑战争继续的下去的逻辑,也不是双方表面上给出的各种理由,主要的原因在于,任何一方都无法在短期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两边都认为自己还能耗下去,就不可能认真谈,因为双方的谈判条件,本质上都是让对方无条件投降。
俄罗斯要求乌克兰割地,乌克兰要求俄罗斯撤军,谁都不可能答应对方的要求,那就只能继续打,然后互相放狠话,并指责对方不好好谈判。
最终就形成了一种惯性,这种惯性的威力比想象中要大得多。比如说,都以为特朗普上任之后,直接出卖乌克兰,乌克兰将不得不向俄罗斯投降。但是特朗普折腾了快一年,也没有任何变化,哪怕泽连斯基反复被羞辱,战争该继续还是在继续,甚至美国不得不继续提供一定的援助。

(俄罗斯总统普京)
因此,现在的局势可能成为未来的一种新常态,哪怕外部局势不断变化,双方也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突破口。
俄方现在强调“为了子孙后代”,其实就是在为这种拖延预先铺垫,告诉国内:这不是一场可以迅速结束的战争,而是一场不得不拖到结果出现的博弈。
两边的思路差不多,都是在用时间换空间,在这种框架下,战争就成了一种长期循环的压力测试。
从这一角度看,俄方说的打到乌克兰接受俄方开出的条件为止,就非常符合现实了——没人知道具体的时间节点,包括俄罗斯自己,也只能以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没有实现为由,继续打下去。很难说这是俄方真正希望看到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