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能源和水利部宣布,塔利班领导人毛拉·海巴图拉·阿洪扎达已下令在库纳尔河上修建水坝,而此时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边境紧张局势正在升级。
鉴于库纳尔河与巴基斯坦的水系相连,该水系的水流经喀布尔河最终汇入印度河流域,这一消息在巴基斯坦引发了广泛担忧。与此同时,印度重申愿为阿富汗水资源管理项目提供技术和政治支持。这些事态发展已使水资源成为敏感的地区格局中潜在的影响力工具。
就在几天前,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军队在边境爆发了致命冲突,这使得该项目具有了超越单纯发展倡议的政治意义。

库纳尔河的战略重要性
库纳尔河发源于巴基斯坦的奇特拉尔地区,流经阿富汗的库纳尔省,全长482公里。之后,它汇入喀布尔河,最终返回巴基斯坦,注入喀布尔河,并最终汇入印度河流域。因此,它在巴基斯坦西北部的灌溉和水力发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库纳尔河的流量小于印度河的主要支流,但其流量仍会对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农业和工业用水分配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在干旱和关键季节。
据巴基斯坦方面称,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约80%的农业依赖于该水系。阿富汗目前使用约180万立方英尺的共享水量,预计到2030年,随着新水坝项目的竣工,这一数字将翻一番,达到360万立方英尺。
据《巴基斯坦观察报》报道,“如果阿富汗继续在上游修建大型水坝,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的水流量可能会减少高达5%,这将对春季和秋季作物造成不利影响。”
该报还指出,“与印度和巴基斯坦于1960年签署的《印度河水条约》不同,尽管在2003年至2014年间进行了多轮谈判,伊斯兰堡和喀布尔之间仍未达成正式的水资源共享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阿富汗目前面临严重的电力短缺,尤其是在冬季,其电力供应严重依赖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邻国。
库纳尔河大坝是阿富汗政府旨在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并减少对电力进口依赖的战略项目之一。

水资源:发展与主权之间的博弈
位于喀布尔的库纳尔大坝项目被誉为“阿富汗利用其自然资源权利的体现”,也是结束阿富汗数十年能源依赖的契机。官员们认为,该项目将为阿富汗东部数千公顷农田提供电力和灌溉,并声称“阿富汗将不再仅仅是向邻国供水,而自己的人民却生活在黑暗和干渴之中”。
观察人士指出,在与邻国巴基斯坦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该项目的动机既包含“内部发展考量”,也包含“面对地区压力而维护主权的考量”。
阿富汗能源和水利部长阿卜杜勒·拉蒂夫·曼苏尔透露,该部已与一家中国公司举行会谈,该公司表示有意投资库纳尔省的沙尔大坝、萨吉大坝和萨尔塔克大坝项目。他表示,中方已表示愿意尽快签署合作协议,并启动项目实际实施。
曼苏尔解释说,库纳尔河水量充足,足以发电,而阿富汗急需电力来支撑国民经济。他还补充说,修建这些水坝甚至可以使阿富汗向邻国出口电力。
这位部长强调,库纳尔河的水属于阿富汗人民,并将用于造福国家。他断言,该项目不会对任何人造成损害,因为水在循环利用后将回归自然河道,不会被改道。
经济学家奥米杜拉·卡西姆扎伊则认为,在库纳尔河上修建水电站可以结束阿富汗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并为其他领域的更广泛投资打开大门。
与此同时,阿富汗前驻巴基斯坦外交官艾哈迈德·赛义迪告诉德国之声,中国不会冒险实施损害巴基斯坦利益的项目,并指出北京的考量往往会兼顾与双方关系的平衡。
但安全专家尼萨尔·艾哈迈德·希尔扎伊则提出了不同的解读,他认为“中国是出于战略利益行事”,并且并不太关注喀布尔和伊斯兰堡之间的水资源紧张局势,因为“对北京而言,水资源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经济问题,而非政治问题”。

巴基斯坦的担忧
另一方面,伊斯兰堡将库纳尔大坝项目视为对其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的直接威胁,担心上游蓄水会减少流向其农田的水量。
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的担忧尤为强烈,该省的灌溉和饮用水系统严重依赖库纳尔河。
10月25日,巴基斯坦《民族报》发表报道,警告阿富汗计划在其东部河流上修建水坝可能造成“毁灭性后果”,并指出这“可能对巴基斯坦的水资源和能源供应产生负面影响”。
两国之间缺乏正式的水资源共享协议,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复杂性,使该问题极易引发紧张局势。在库纳尔河上游修建的每一座水坝都不可避免地意味着流向巴基斯坦的水量减少,进而影响到对巴基斯坦农业至关重要的印度河支流的水量。
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塔希尔·安达拉比在首份官方声明中表示,巴基斯坦正在“密切关注该项目的细节”,并强调“跨界河流受国际法管辖,巴基斯坦将在此框架内处理该问题”。
他在伊斯兰堡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补充说,库纳尔河大坝问题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查希尔·沙阿国王和达乌德总统时期,并延续到哈米德·卡尔扎伊总统和阿什拉夫·加尼总统执政时期。他说,“我们正密切关注最新进展。”
在伊斯兰堡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媒体的警告力度加大,一些地方报纸将该项目描述为一颗“水炸弹”,可能威胁数百万农民的生命。他们呼吁在“水危机引发新的冲突”之前展开紧急对话。
伊斯兰堡国际伊斯兰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马哈茂德·汗博士解释说,国际水法基于公平合理利用、避免重大损害和互利合作的原则。他强调,“阿富汗不能单方面在库纳尔河等跨界河流上修建大型水坝。”
当地分析表明,在上游修建水库可能会减少大片农业区赖以生存的季节性水流量,从而影响年度用水分配、播种季节,甚至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
巴基斯坦的报告估计,潜在的影响相当于每年干旱期间数十万英亩土地的用水损失——由于喀布尔和伊斯兰堡之间缺乏全面的双边水资源协议,这一危机更加严峻。

印度处境岌岌可危
新德里方面通过其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贾斯瓦尔间接表示支持阿富汗利用其水资源的权利,并回顾了此前在赫拉特萨尔玛大坝建设方面的合作。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贾斯瓦尔表示,在阿富汗外长最近访问印度期间,两国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印度愿支持阿富汗为可持续管理水资源所做的一切努力,包括水电项目。
尽管印度的声明措辞谨慎,但其含义明确:如果喀布尔提出请求,印度随时准备提供技术和财政援助。
然而,阿富汗媒体将这种援助描述为“发展援助”,但巴基斯坦却将其解读为一种新的警告,即水资源冲突可能成为解决地缘政治恩怨的又一战场。
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寻求通过民用和教育项目扩大其在阿富汗的影响力,并将水资源合作视为加强其在该地区存在的契机,而该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巴基斯坦的势力范围。
然而,伊斯兰堡则将印度对喀布尔的一切支持视为其“遏制政策”的一部分,认为该政策正从北部和西部包围巴基斯坦,并削弱其对周边重要地区的控制能力。
巴基斯坦作家兼学者马哈茂德·汗博士认为,阿富汗决定在库纳尔河上修建大坝是出于报复心理,并将其与印度在边境紧张局势后利用水资源向巴基斯坦施压的做法相提并论。
阿富汗作家穆罕默德·穆萨布告诉半岛电视台,印度深知其在阿富汗支持的每一个项目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因为水资源如同地理环境一样,并非中立的。通过这种精心策划的支持,印度试图巩固其作为不可或缺的地区力量的地位。
挑战与理解之间
在如此复杂的水资源格局下,三个关键因素交织在一起,将影响下一阶段的危机走向:
- 首先,阿富汗将政治决策转化为工程现实的技术和财政能力。如果喀布尔能够利用当地资源成功完成该项目,将提升其作为能够自主管理资源、不完全依赖外部力量的国家的形象。然而,如果被迫寻求外部资金,则可能引发与捐助国或邻国之间新的政治紧张局势。
- 第二个因素是喜马拉雅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地区气候的不稳定性,该地区降雨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冰川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化。这些变化使得每个水利项目都成为一项需要权衡的风险,因为过度蓄水或管理不善都可能导致环境灾难或跨界洪水。
- 第三个因素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缺乏规范河流水资源共享的法律框架。迄今为止,尚无明确的条约界定喀布尔河及其支流(包括库纳尔河)的各方权利。这使得任何水资源争端都深陷灰色地带,仅靠习俗和善意维系——而这在南亚地缘政治中实属难得。
面对这些挑战,专家认为道路并非完全封闭,但需要政治勇气和超越猜疑逻辑和历史冲突的区域视野。
阿富汗研究员阿卜杜勒·加法尔·瓦坦马尔说道,分析人士概述了这场危机未来可能出现的两种情景:要么库纳尔大坝项目成为喀布尔和伊斯兰堡之间对抗的新导火索;要么两国意识到水资源战争没有赢家,并展开严肃对话,确保资源的公平和可持续共享。”
他还补充说,如果外国公司投资在库纳尔河上修建水电站,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局势将会升级。


